步入正轨《大国崛起第八集观后感(寻道图强)》
第一篇:大国崛起第八集观后感(寻道图强)一个国家的惯性
——《大国崛起》第八集观后感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所以除非施加外力,才能改变这种惯性达到另一种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一个国家亦然。俄国在他的历史进程中,在试图改变“落后的惯性”迈向崛起的路上,出现了两位举足轻重的,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相同的角,虽然最终未能达成期待的目标,却也为推动国家进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分别是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
一、唯我独尊之彼得一世
17世纪的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从而一度被轻视。那时的俄国,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为改变这种现状,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和学习。学成归来后,彼得一世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从穿衣、吃饭,到科学教育、
商业活动、军队建设,他用野蛮的方式推进了俄罗斯的文明进程。他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他改革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地位;他改革宗教,加强皇权;他甚至亲自审讯反对改革的太子,并在杀了太子后表现的若无其事。
随着改革的推进,彼得一世将个人意志全部投入到了权利中,在打败了强敌瑞典之后,他下令建造起一个面向欧洲的新首都圣彼得堡。在这种唯我独尊的信念支配下,俄国迅速地走上了领土扩张的道路,没过多久,俄国已经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的国。
纵然有着广阔的国土面积,但在国内实施改革的路始终过于艰难,一个君王的力量始终无法抵抗一个国家的固有属性——惯性的力量。虽施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成效难显,当时俄国的经济仍旧过于依赖于农业,彼得一世改革最终停留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表面。
二、求同存异之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女皇,德国人,在一场政治婚姻中嫁给了得三世,她嫁入俄国后首先做的就是将自己变成了一个纯正的俄国人。叶卡捷琳娜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放弃了原来的信仰皈
依了东正教。她的作为,让俄罗斯人深受感动,当她拖着病体,在皈依仪式上用略带日尔曼口音的俄语背诵了长达50页的祈祷文时,曾经一度反对她的大主教也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自野心勃勃的叶卡捷琳娜坐上的位置后,也开始着手一系列的变革,试图将俄国推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在这条路上,她力图以求同存异地方式达成目的。
对内,她加强贵族官僚的国家机器,扩大贵族特权,维护和发展农奴制。她曾召开新法典编纂委员会,并为这个委员会写了《圣谕》,标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最终不了了之;她也曾颁布“全俄帝国各省管理体制敕令”,加强了贵族在各地的权力;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她实行强制的俄罗斯化政策;她颁布《御赐贵族特权诏书》和《御赐城市特权诏书》,使贵族成为社会上的特权阶级……
对外,为实现其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她打开了通向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击败了俄国的老牌敌人土耳其和瑞典,还和普鲁士和奥地利一起瓜分了波兰。但这并不能说明女皇本人是个战争狂人,事实上,她赞助和支持俄国艺术的发展,反对愚昧和落后,比西欧任何一位君主都更慷慨的资助哲学家和艺术家。
在历经一些列挫折之后,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终究也是浮在表面,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
题,因为女皇想要改变的这个国家的固有落后的惯性是那么强大。所以,俄国社会的一大顽疾——农奴制非但未被废除,反而在她在位期间发展到顶点,这个棘手的难题也只能推给她的后代去解决。
两位沙皇,都着力改变这个国家的惯性,然而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从本质上改变这个国家,它的惯性才能发生变化。但他们的一些列动作或多或少在那特殊的时期发挥了一些作用,那即是一次又一次的量变,为以后的质变奠定了基础。
改变国家不易,改变自己更难,但亦不能因此放弃自我塑造,毕竟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对自身的雕琢。唯有改变本质才能改变惯性,我们又何尝不是在“打磨”自己,并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呢。
第二篇:大国崛起第八集观后感(寻道图强)一个国家的惯性
——《大国崛起》第八集观后感
17世纪的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从而一度被轻视。那时的俄国,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
育由东正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为改变这种现状,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和学习。学成归来后,彼得一世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从穿衣、吃饭,到科学教育、商业活动、军队建设,他用野蛮的方式推进了俄罗斯的文明进程。他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他改革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地位;他改革宗教,加强皇权;他甚至亲自审讯反对改革的太子,并在杀了太子后表现的若无其事。随着改革的推进,彼得一世将个人意志全部投入到了权利中,在打败了强敌瑞典之后,他下令建造起一个面向欧洲的新首都圣彼得堡。在这种唯我独尊的信念支配下,俄国迅速地走上了领土扩张的道路,没过多久,俄国已经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的国。
改变国家不易,改变自己更难,但亦不能因此放弃自我塑造,毕竟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对自身的雕琢。唯有改变本质才能改变惯性,我们又何尝不是在“打磨”自己,并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呢。
第三篇:大国崛起第一集观后感《大国崛起》第一集观后感
xx年5月17日,有幸参加分公司xx年员工成长计划——观看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观看完第一集后,感触良多: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葡萄牙、西班牙在16世纪上半
叶成为了第一代世界性大国,是什么力量让这两个欧洲西南角的小国一跃成为第一代世界强国。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
抗争
不得不承认,文化、环境与历史对一个民族产生的将是很深远的影响。这块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个国家,曾先后被罗马人、日耳曼人、和摩尔人征服,而正是因为这种被不断征服的命运,让生活在这里的民族学会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抗争。和敌人抗争,和命运抗争,和先天的条件抗争。正是在这一系列抗争中,西葡人民争取来了属于他们的广阔天地。如今,他们的这种“斗牛”精神依然广为流传。
民族意识
12世纪,葡萄牙从西班牙独立出来,成为欧洲最单一的民族。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无疑给了葡萄牙强大的动力。今天,这种精神已经广被大家所认同。尽管我们是一个包含56个民族的大国家,但事实上中华民族涵盖的却远远不止这些。民族意识,并不是表现在种族绝对单一化、种族主义上,而是在于它给一个民族无形的动力和意念,一种强大的支持力量。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繁荣,都离不开这种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而我们更应该坚定不移的将这种民族意识深深的扎在我们每个国人的心里,将国家的兴衰和自己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渗入到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这样,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国家繁荣发展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开拓精神
地处边缘的西葡两国工业化程度不高,与东方陆地贸易联系被欧洲内陆国家垄断;奥斯曼帝国垄断了与东方海上贸易之路。尽管海岸线长,优良港口多,却只能活跃在地中海地区,面对东方贸易的困难和对香料的需求,再加上文艺复兴运动的促进,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占据了他们的心理,一场源自两国的全球瓜分线路逐渐清晰起来,多少代人的努力,使地理大发现终于拉开世界历史的序幕。(但在学术界,都不认可文艺复兴对地理大发现的作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