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华特华兹与艾略特诗歌情感表达方法
作者:李宗达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8
浪漫主义诗歌        摘要:威廉·华特华兹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托马斯·艾略特是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Eliot曾在自己提出的诗歌理论对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方式进行严厉的批评,他认为诗歌应该通过以物言情,而非直接生硬地表达情感。本文通过对两位诗人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通过两位作者观察总结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感表现手法和客观对应物理论情感表现手法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这两种手法并非完全对立,实际上可以结合运用。
        关键词:情感表达;客观对应物;浪漫主义
        诗歌通常用具体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传达诗人的思想。诗歌中的情感是读者共鸣的基础。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为诗人表达情感提供了服务。根据情感产生的不同方式,笔者认为情感表达技巧有两种倾向:主观的和客观的。主观情感表达倾向于直接用悲伤、快乐
、恐惧、愤怒、悲伤等情绪词汇直接表达情感。在浪漫主義文学中经常出现这种倾向,诗歌中经常充满直白的情感词。另一方面,客观的情感表达尽量避免使用情感词汇,而是在物质世界中寻能唤起读者情感的对象,如用这个词来唤起情感的悲哀。这一趋势在爱略特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他在诗歌理论中提倡客观表达。
        许多文献讨论过华特华兹式的浪漫主义和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理论的情感表达方法,然而,很少有文章对这两种方式进行比较。艾略特曾严厉的批评华特华兹的浪漫主义诗歌。通过两位诗人诗歌情感表达方式的比较,有利于我们对诗歌情感表达做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华特华兹与艾略特诗歌情感表达方式的对比分析
        浪漫主义是一种艺术、文学、音乐和智力运动,起源于十八世纪末的欧洲。运动强调强烈的情感作为审美经验的一个真实的来源,强调为理解这样的情绪,恐惧和恐怖,和敬畏尤其是面对大自然的崇高与美的新的美学范畴的经验。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柯勒律治,推出了浪漫主义在英国文学联合出版抒情诗集(1798)。华兹华斯主张乐观的观点,而不是悲观的观点。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可以解释为他试图把记忆融
进一个理想化的存在状态,时间变得无限。浪漫主义诗人的理想是希望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充满希望和浪漫。例如在他的作品“Tintern Abbey”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