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 第1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 34 No.1 2015年2月                      J. Xi'an Univ. of Arch. & Tech. (Social Science Edition)                    Feb. 2015
【语言与文学】                            DOI :10.15986/j.1008-7192.2015.01.015
托马斯•胡德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徐艳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6)
摘要:在英国诗歌史上,介于华兹华斯和丁尼生之间的以幽默诗人身份而著称的托马斯•胡德(Thomas Hood ,1799~1845)不仅创作了颇有济慈风味的《我记得,我记得》、《玫瑰花开的季节》、《秋颂》等浪漫主义诗篇,还在人生暮年创作了针砭时弊让欧美读者饱含眼泪的人文主义诗篇《衬衫之歌》、《劳工者之歌》、《叹息桥》等。通过他犀利的诗行,他和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一道喊出了英国社会的良心。胡德的诗触及了诗歌的不同领域和流派,其诗歌风格的多样性使得他成为他那个时代最富才华和最具影响力的诗人。狄更斯认为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诗歌
强有力的人—即一个诗人所拥有的惊人的力量和天赋”[1]10。萨克雷称之为“一个真正的天才和诗人”[2]44
关键词:幽默诗人;浪漫主义;人文主义;公众诗歌 中图分类号:I 1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192(2015)01-0081-05
收稿日期:2014-10-27
作者简介: 徐艳萍(1967-),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文学及诗歌。E-mail:xidianxyp@ aliyun
英国诗人托马斯•胡德(Thomas Hood ,1799-1845)的一生在贫困和疾病中度过,但他不仅创作了充满阳光温情的浪漫诗篇,诙谐的幽默诗作更是他的名片,此外他充满人文主义的公众诗篇《衬衫之歌》、《劳工之歌》、《叹息桥》等让许多英语读者满含眼泪,充满惊叹。他的好友兰姆(Charles Lamb,1775~ 1834)说他是个“多产的天才[1]10”。然而对于他的研究并不多,在国内迄今还没有一篇关于他的论文。
托马斯•胡德的文学生涯起始于当时最著名的文学期刊《伦敦杂志》(London Magazine 约翰•司各特(John Scott,1783~1821)创于1820年,1821年约翰死于决斗,胡德成为副主编),结束于《胡德杂志》(Hood Magazine 1844~1845)的编辑任上,勃朗宁( Robert Browning 1812~1889 )、狄更斯(Dickens Charles 1812~1870)等是该刊的投稿人。1827年托马斯•胡德发表他的诗歌集《仲夏仙子的
呼吁》(the Plea of Midsummer Fairies,1827 )的时候,“浪漫主义诗潮已趋于沉寂,济慈(John Keats,1795~1821)、雪莱( Percy Shelly 1792 ~1822)和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 相继离世,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也封笔,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也只发表些平淡的
诗歌”[3]3。
一、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诗篇
浪漫主义诗歌注重揭示大自然与精神世界之间的关系,热衷于表达诗人炽烈的情感,诗人往往借景抒怀,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以及追求超尘脱俗的理想境界。胡德早年的创作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充满浪漫主义情调。比如,《我记得,我记得》(Iremember, I remember )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强调的大自然与心灵的交融,着力表现自然景对内心世界的感染与影响,并以此抒发对大自然复杂的精神感受。二十多岁的胡德以颇似济慈风格的、离奇的浪漫主义抒发情怀, 追忆远逝的充满天真快乐的童年。诗人运用八个“我记得”(I remember),反复低吟浅唱,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那记忆中晨曦透射的老屋,芬芳灿烂的花朵,高耸茂密的杉树,那秋千荡起的清爽的风,如春燕轻舞般飞扬的心灵…… 应验了华兹华斯的 “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但这种感情“又是经过在宁静
中追忆的”[4]20。
浪漫主义强调感性,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对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挖掘。爱情被浪漫主义认为是人最强烈的情感之一,因而爱情便成为浪漫派作家竭力表现的对象。胡德沁人心脾的《玫瑰花开的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