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代诗歌发展综述
中文文秘111 1101022007 杨梦晨
一、摘要:唐代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进程中一个光辉灿烂的鼎盛期,诗歌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唐代诗歌创作空前繁荣,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古体、近体争奇斗艳,各种流派风格异彩纷呈,初、盛、中、晚各期都名家辈出。《全唐诗》共收录诗人两千余家,诗作近五万首。本文以时间为轴,分初、盛、中、晚四期梳理唐代诗歌发展脉络。
二、关键词:综述唐代诗歌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三、正文
(一背景
文学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土壤。唐代文学尤其诗歌空前昌隆,与唐代经济、文化、政治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政治上,唐(618—907继隋(581—618后,在汲取前朝速亡教训的同时,对文治长达百余年,唐朝渐
至极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帝国。中、晚唐虽有战乱,却因开发南方,维护了南北交通,凭借前朝奠定的基础,经济和文化有一定的发展,王朝声名犹在。唐季濒亡的五六十年,诗人不少,成就不大。
经济上繁荣稳定,与西域互通集市,海外贸易空前繁盛。
文化上,强大的综合国力铸就了唐人恢弘的胸怀气度,对一直文
化持有兼容的心态。国内各民族间文化融合保障。其次,思想领域儒、释、道并存。多元文化的碰撞与激荡,对文人认知结构和创作心理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后,科举制度为庶族人士和寒门弟子入仕提供了机会,朝野以诗赋取士,有力地激发了天下士子研究诗文的积极性。
(二初唐诗歌
初唐前三四十年,诗坛梁陈宫掖之风仍较强劲,后五十年“四杰”、沈宋、陈子昂继起,对诗歌形式美不断探索的结果使律诗定型,而对六朝文风的深入批判,则使风骨逐渐复归。
贞观年间诗歌创作以唐太宗为核心,虞世南、魏征等宫廷文人怎是他的羽翼,他们的文学主张和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导向作用。而归隐田园的王绩却跳出宫廷牢笼,开拓笔底一片新天地的作家。王绩诗歌今存诗五十余首,多写蛰居乡里的隐姿逸态,如《野望》、《田园》、《过家酒》等。《野望》一首朴素真切、颇具田园风味,“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中出现的田园隐士,外观悠闲自适,内心却孤独苦闷。王绩常以阮、陶自况,仅是寻求寄托,如“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但诗风远不如阮籍深刻尖锐,其突出贡献就是以平淡疏野的诗文风格自拔于宫廷文学之外。
初唐四杰说法最早现于唐中宗时《骆宾王文集序》,四人为王勃、杨炯、卢照龄、骆宾王。各人各有特“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龄
清藻,宾王坦易”。亦有共通,他们出身庶族,始终蹉跎官场,屡遭打击,结局悲惨。他们却举起反潮流的旗帜,自觉创新,力图摆脱齐梁诗风,写出声律、风骨兼备的诗篇。
王勃诗中描绘自然风光的写景诗和表达羁旅思乡、赠别怀人的抒情诗较为成功。《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为五律精品,“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杨炯从现存诗歌看,四杰中成就最低,几首写边塞题材的五律倒有些特。其中《从军行》久为传诵,“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诗作语言遒健、调壮美,写书生渴望投笔从戎、抗敌御侮、建立功业来实现人生价值,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读书人的精神境界和社会责任感。
卢照邻生命的悲剧使诗文充满对疾病的无奈,与仕途坎坷的悲愤。七言诗行成就最著,《长安古意》是最辉煌的一篇,反映了初唐诗人用骈赋特点改造歌行体,以实现诗体革新。内容貌似宫体诗,实则由宫廷生活入手,揭露统治集团的奢靡、内部倾轧,深度非宫体诗可比。
骆宾王在四杰中存诗最多。内容上,咏物诗、边塞诗都不错,如《在狱咏蝉》,借蝉自咏,抒发遭谗获罪、身陷囹圄的不幸和悲怨。形式手法上,比兴、用典纯熟无形;歌行体是骆诗的亮点。《帝京篇》与卢照邻《长安古意》并称初唐歌行双璧。
四杰诗歌是汉魏六朝诗与盛唐诗之间的关键链环。他们的独特贡献简要可归为三点:第一,积极拓展诗歌创作题材,为诗的表现领域打开了新天地。卢、骆题材从宫廷走向市井,王、杨五
律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第二,诗情诗境转为饱满乐观、昂扬进取。更有时代热情。第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艺术经验,竭力探求诗歌形式。卢、骆发展歌行体,王、杨建设五律,促其定型。
陈子昂踵武四杰,于高宗调露(679年间到睿宗景云(710中,肩负起开启一代诗风的历史重任,活跃于文坛之上,力倡革新理论,扫荡浮靡余习,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从根本上抛弃了宫体,继承《诗经》、《楚辞》等托物寄意的比兴手法,如幽兰、修竹、翡翠、白鸥等都被赋予新的生命。他还吸取建安文学的美质,形成雄浑刚健与沉郁幽婉共存的风格。他无愧是一位树立唐音丰碑的奠基人。
(三盛唐诗歌
公元八世纪的前五十多年,是唐王朝的鼎盛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光彩夺目的黄金年代。在这短短几十年里,文苑诗林名家辈出,芳竞艳。盛唐前期资深位显的有张说和张九龄。他们之后,就诗之派别来讲,这里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四类来展现盛唐诗歌的百花齐放。
1.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盛唐诗人普遍撷取的题材,许多很有才华的文士先后继起,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领域里,雄踞一席之地。山水田园诗的繁荣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经济繁荣、生活稳定为诗人寄情山水提供条件;第二,道教佛教兴盛造成宽松的从艺氛围;第三,漫游隐逸风气盛行;第四,诗歌发展的必然结果。
众田园派诗人中,孟浩然、王维为个中代表。他们在诗歌取材、造境、风格等诸方面,各标丰韵,形成了山水田园诗创作在南北两地争奇斗艳的新局面。孟浩然经历简单,求关不得后,漫游吴越,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有粗疏与泼墨山水之感。他的诗贴近自己的生活,即兴而发、不假雕饰,诗境平淡清远而意无穷。大部分是描绘自然风光的山水诗,田园诗数量少于山水之作,但能于传统中展露新颜。《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为上品。其中淳厚朴实的风俗人情,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馨香浓郁的乡土气息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春晓》、《寻菊花潭主人不遇》等五言小诗亦清响远韵。但孟诗过于拘泥个人生活,缺乏社会意义。不过其从取材和旨趣两方面沟通山水行旅与田园隐逸的写作的艺术创新不可忽视。
浪漫主义诗歌王维,字摩诘,是稍后于孟浩然的又一位拓疆者。其诗成就是多方面的,前期创作的幽愤诗和
边塞诗较为出,但充分展示王维过人诗才的作品,大都写于后期的田园山水诗。其田园之作表现了闲逸萧散的旨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如《渭川田家》写环境的宁静,村景的优美,乡下的安详引起诗人欣羡之意。王维的创新之处再与八封建文
士的田园意识转化为高雅优美的诗篇,丰富了诗美的艺术内涵。那些描写北方山河雄姿壮貌之诗,填补了山水诗领域的空白。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诗以大笔疏墨概写山之总貌,转而工笔巧绘因动而变、因地而异的奇幻山景。即为拉开山和人的距离,反衬扇的高峻深广。王维的山水诗与闲居行役、交友往来联系在一起,也与隐逸生活难以剥离。如《鸟鸣涧》中闲、静、空、落四字连成一气,谱就了短诗的基调,意境单纯而隽永。其语言凝练含蓄,清新明快,有音乐美。他学陶、取谢、染骚,含英咀华,成为盛唐诗坛开宗立派的大师。
2.边塞诗
唐王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和边地少数民族政权及外国邻域的交往日益频繁,边事增多。人们把更多目光投向边塞,尚武精神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文士为边塞生活、不合理现象所感染愤怒,产生灵感。
王之涣、李颀、王昌龄、崔颢这四位活跃在开元、天宝诗坛上,题材内容不尽相同,但均有成功的边塞之作和阳刚之气。这里不细展开,只举王昌龄《从军行》一首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前两句以荒漠艰苦的环境展开,突出后两句战士们以保卫疆土为己任、勇于为国献身的指向,显得更加豪迈。
岑参、高适创作了体现盛唐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的边塞诗。
高适,字达夫,是“喜言王霸大路,务功名,尚节义”的诗人,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其诗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风格雄厚浑朴,笔势豪健。其思想内容广泛深刻、艺术表现独自创新,前人评其诗歌“尚质主理”。《燕歌行》为高适边塞诗成就的集中反映。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