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统编教材九下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在诗人心中,祖国是饱经沧桑的过去、贫穷凋敝的现实与绯红黎明希望的交织体。作为抒情主体,诗人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融合,让物化的自我形象,汇注于祖国的形象之中。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全诗立意新颖,意象丰富,感情真挚。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既如泣如诉、似哀似怨,又热烈奔放、一往无前。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
  学情分析:
  诗歌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九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不少诗歌,但学生对诗意的
了解往往停留在诗的文字层面上,不能挖掘品味出诗的深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多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可以在有感情地朗读诗句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味出诗意。诗是很情绪化的文学作品,诗人写这首诗是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的,而学生对于这首诗所产生的背景并不是了解的很多的,所以他们很难和作者在情感上达成共鸣。因此要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这首诗必须扼要介绍时所产生的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激发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
  2.理解诗歌中鲜明独具特的意象。
  3.体会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诗歌情感。。
  教学创意:
  以读助教,以教带读,读教结合,教读互促。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国庆期间的热播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你们看了没有?
  电影中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众多小人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表达着自己的爱国情。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为祖国写诗就是许多文人的选择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女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情吧。
  (设计意图:由同学们感兴趣的电影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直接切入主题。)
  二、初识课文,读熟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认清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2.播放朗诵视频,把学生带入诗歌氛围。
  3.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诗歌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朗读,翻开课文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对诗歌产生总体印象,接着播放名家朗诵视频,把学生带入诗歌氛围,让学生初步感知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齐读诗歌,这里只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节奏,经过三遍的朗读,学生对诗歌内容应该不再陌生。)
  三、把握意象,读出语气变化
  回顾意象相关知识:意象是熔铸了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诗歌创作是通过创造独特意象来体现诗人情感。
  齐读诗歌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出这两节诗歌中有哪些意象?透过这些意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祖国?
  明确:第一节诗歌: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透过这些意象可以看到贫穷落后、衰败、苦难重重的祖国。
  第三节诗歌:神话的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透过这些意象可以看到新生的、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祖国。
  诗歌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起什么作用?
  明确:贫困、悲哀两个词对第一节诗歌的内容进行了总结;痛苦的希望、 “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引出了下文。这一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诗歌的前三节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语气上有什么变化?祖国啊
  明确:第一节的深沉、悲痛
  第二节仍旧带着深沉与悲痛的语气,但其中又带着一股看向历史的自信与看向未来的希望。
  第三节充满着希望与信心,语气中应带着欣喜与激动。
  组内互读,读出语气上的变化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还是落脚到“读”上,要求学生通过意象的变化分析出祖国的变化,进而读出语气的变化来。诗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意象,意象也是学生最直观理解诗歌的桥梁,所以本环节充分利用意象的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也是任务之一,所以本环节的问题设计得较为浅显。)
  四、赏析语句,读出诗歌情感
  1.作者在第四节诗中将祖国比喻为什么?作者在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在此将祖国比喻为“伤痕累累”的母亲,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深情。
  2.怎么理解第四节诗歌中的“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这句话?
  明确:从个体上来说,“我”是中国十亿人口中的一个,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但从“我”的使命来说,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此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3.诗中的“我”仅仅指诗人自己吗?
  明确:这个“我”不仅指诗人自己,也代表那些和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大家一起从苦难中走过,面对新的历史机遇,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承担起重任。
  4.请分析作者在整首诗歌中的情感变化。
  明确:作者在第一节中回望祖国所经受的苦难与现实的贫困,心中是痛苦的,悲伤的;第二节承接第一节的情感,虽然痛苦,却看见了祖辈们痛苦的希望;第三节则因为看见了簇新的理想,看到了全新的希望,作者从痛苦中摆脱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喜悦,是激动;第四节激动喜悦进一步得到升华,表明了要为祖国献身一切的愿望。
  5.这首诗就像是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告白,请同学们试着读出诗歌的感情来。请读得好的同学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具体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到解读这首诗的钥匙,进而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