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学习诗歌,挑战之一在于学生读诗很难与诗之情感发生共鸣,尤其是现代诗,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眼里,就是“拼凑在一起的句子”(学生语,下同),就是“将一大段话分成一段一句的话”。这样的理解可以说是对诗之误解,如此基础上是无法筑造起对诗之理解的整体架构的。因此,对于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读懂诗歌,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所谓读懂,并不是只是从字面上获得意义,而是指能够走入诗境,能够让自身的心灵与诗之情感达成共振。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何为谓“经由思,抵达诗”。
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被选入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舒婷1979年的作品,发表的第二年,获得“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作者生于1952年,17岁下乡插队,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她还只是一个焊锡工,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劳动者,诗人用最为朴素的情感这首诗,随后传遍大北南北。研读诗不能离开研读诗人,作为朦胧诗人的代表,舒婷与同时代人体验了从迷茫到觉醒的转变,而这首诗歌中所蕴
含的鲜明的民族责任感与忧患意识,也成为对于此诗的最基本、最主流的认识。[1]在这里,民族责任感与忧患意识不能只从字面意义上打动学生,更需要引导学生并让学生成为意义建构者,经由这样的“思”才能达成读者(学生)心灵与诗中所蕴含的深沉的情感的共鸣。
一、有一种爱国情感是深沉的
毫无疑问,《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爱国诗歌。对于爱国诗歌,解读的境界之一就是不让“爱国”这个神圣的词语口号化、虚拟化。[2]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选择就是激活诗中的情感,然后引发学生的共鸣。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这种爱国情感是深沉的,其不是由华丽的词藻来修饰的,而是隐藏在那一句句、一个个朴实无华的词句之后,那质朴、纯真、真挚的情感。譬如说诗的第一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如果仅从字面上来看,像破旧、老水车、疲惫这样的词语是很难入诗的,但是真正的好诗又岂能受文字的束缚呢?一个个看起来是描述破旧事物的词汇,一旦蕴含了情感之后,其意义就大不相同了。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基于这些描述去构建一个表象出来:当“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变身
为“我”的时候,当“我”就是的“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时候,我正是因为内心对祖国那深沉的爱,而宁愿“数百年来纺着歌”,即使这首歌已经日趋“疲惫”。这就如同一个对待孩子母亲一样,永远随侍在旁,永远不知疲倦,永远在心底呼唤着“母亲”这样一个高贵的名字。其实在生活當中,母亲对孩子或者孩子对母亲,所表达出来的都是最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隐藏在日常的琐事当中,隐藏在柴米油盐之后,但正是这种情感,维系着这个世界上最真实、最无私的关系,所以,尽管“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我”仍然愿意“数百年纺着疲惫的歌”。
又如“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中,“痛苦的希望”是一个非常深沉的表述。在常理中,既是“痛苦”便是没有“希望”的,又或者说,“痛苦的希望”即使有,也不应当是人的希翼,但在作者的视野里却不是这样,因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作者看到的更多的是祖国曾经遭受过的苦难,而正是这种苦难的积淀,让祖国呈现出一种厚重的历史,基于这样的历史,哪怕苦难依旧在眼前,也难掩作者内心的爱国之情。
祖国啊 二、爱国情感需要用心体悟
文章一开始就强调,情感不是用语言表述出来的,而是用心体悟的,如果没有了用心
体悟,那谈情感也就是奢侈的。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样的爱国诗,“祖国”何以是“亲爱的”,也需要一种内心的体悟。尤其是对于诗的解读而言,当追求核心素养之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时候,对诗的解读就需要去反复朗读、品味意象、展开想象,这样才能通过对诗的解读而奠定核心素养的形成。[3]
例如,“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这些比喻对于当下的初中学生而言都是相对陌生的,因此特别需要跟学生一起展开想象去建构意象,然后再去品味意象。
于是在解读这首诗的时候,就要去思考“簇新的理想”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应当作何理解?要知道作者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使得作者有了一个艰难的经历,这种经历对于作者来说,是考验,是磨练……尽管如此,作者依然不改初衷,依然坚信生活终将挣脱“神话的蛛网”,终将迎来“簇新的理想”。当生活迎来“簇新的理想”的时候,“笑涡”就是最好的见证,哪怕其还“挂着眼泪”;“起跑线”也是最好的
见证,而且这一“起跑线”还因为其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而更显生命力;“绯红的黎明”正是“喷薄”的红日,而其正代表着希望。
读懂了这样的文字,构建出这样的意象,那么才能将作者内心深沉的爱国情感逐步显现出来。当然要构建出这样的意向,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这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的选择,因为要想站到作者的角度,就得知道作者在做诗的时候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有着怎样的内心思考,有着怎样的内心渴求……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站到作者的角度,才能在解读诗歌的时候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
三、用深沉的情感驱动爱国
歌颂祖国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历代诗人一路高歌,从古到今,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从十年动乱的坎坷中走来的青年诗人舒婷,在面对获得新生的祖国的时候,感慨万千,热血沸腾,用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写下了感人的诗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
时至今日,在解读这首诗歌的时候,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领略诗中的爱国情感;同时,又应当以这种情感来驱动自身的爱国情怀。无论是对于教师自身来说,还是对于课堂上的教学来说,将诗中的爱国情感解析出来,然后去用心体会,才能从诗的文字走向诗的内核,从作者的外在表述走向作者的内心。对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而言,笔者最看重的就是其中所蕴含的那种深沉的爱国情感,以及在读完此诗之后,从生出的情感当中生长出来的爱国热情。之所以用“深沉”这个词来描述,是因为这首诗有其独特之处,无论是朴实的文字,还是通俗的比喻,都是要读者在慢慢咀嚼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那隐藏在苦涩背后的甘甜。
既然情感是深沉的,那自然就能沉浸到读者的内心当中,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诗歌解读的境界。可以说,只有当学生在阅读诗歌的时候,能够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情感,这才叩响了诗歌解读的大门。在笔者看来,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没有什么终南捷径可走,面对诗,然后去慢慢解读,仔细揣摩,如同海水晒盐一般,一点点的接受日光的炙烤,才能析出其中的精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面向学生的诗歌解读,快不得急不得,在慢工中出细活,或许才是正确的解读之道。而有了这种努力,学生的心灵才有可能与诗歌中的情感发生共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