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含蓄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训练朗读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媒体设计】
1、放录音。
2、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在诗的意象理解上作一点适当的画面把诗意转换为画意。
【教学设计步骤】
一、课前打出课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导入
三、关于“朦胧诗”及代表人物介绍
四、明确学习目标(电脑显示)
1、鉴赏诗人新颖丰富的意象。
2、理解诗人复杂热烈的情感。
3、训练朗读能力。
五、诵读感知
1、配乐朗诵,电脑显示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3、配乐齐读。
六、课文分析
1、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节: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其余同学思考:在第一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分别是什么?
同学回答,教师明确:
在第一节中,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五个意象。(电脑显示)
问: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明确:这些意象唤起人们对往事的痛苦回忆,说明祖国长期以来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
祖国啊 问: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一节中的几个意象制成 MTV 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学生畅所欲言)
问:作者用这些带有感情彩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深沉而悲痛、悲哀。
问:应该怎么读?
明确:沉重、缓慢、低沉。尤其“祖国啊”三字,是其感情的凝聚点,因此我们应以有声的诵读传达出这种无声的情感。
第二节:
问:本诗节所表现的感情是单一的吗?
明确:不是。本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
问:哪一句写希望?“是‘飞天’袖件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飞天”指什么?(电脑显示图片)
明确:“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但尚未落到地面。这希望太渺茫,但毕竟有了希望。所以比喻人民心中渺茫、难以落实而又从未消失的对幸福未来的希望。
问:联系上下节,说说本节在全诗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明确:本节为全诗情感结构上的转折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下的诗句开始出现亮和激情。
问:怎么读?
明确: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忧民的情绪转化为深深的悲怆,情绪强化深切。
第三节:
问:第三节的感情彩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第三节的感情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与上一节形成鲜明的对比。
问:联系时代背景,出诗人感情变化的原因。
明确:本诗写于1979年,当时“四人帮”被粉碎。古老的中国从迷梦中苏醒,从苦难中奋起。共产党领导下的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伟大斗争,正在逐步实现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希望和理想。诗人为此兴奋不已,感情由低沉叹息转向亢奋热烈。
问:诗人用哪些意象表达了这种感情?
明确: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电脑显示图片)
联系背景,谈对“神话的蛛网”的理解。
问:怎么读?
明确:读出欣喜之情,“祖国啊”三个字要读得高亢、热情洋溢、激情喷薄。(学生齐读本段)
第四节:
问:第四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不同?
明确:第四节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问:本节写了哪些内容?用自己的理解加以概括。
明确:在本节诗中,诗人再次强调了“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
读得坚定有力、不容质疑、给人高亢激昂的感觉。(齐读)
2、说说对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七、扩展阅读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洋溢着深沉而真挚的祖国之爱,表达的是热爱祖国这个古老的话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爱国诗人,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构成了中国诗歌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诗魂,例如: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郭沫若《炉中煤》、艾青《我爱这土地》、闻一多《祈祷》《发现》《一句话》、蒋光慈《哀中国》(电脑显示)
八、结语
著名杂文家、诗人邵燕祥写过这样一段话:“自然界里不能没有花。没有花的地方是荒原,是沙漠。人间不能没有诗,诗歌是人生命的花朵。”“让我们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
的生命的花朵,带者灵魂的闪光、思想的泽、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通过学习欣赏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让我们向诗的知己迈进一大步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