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之一 相信孩子
有一道测试题,从下面3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位能造福人类的,你会选谁?第一个,他信巫医和占卜,有两个,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第二个,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来,读大学时曾经吸过毒,每晚都要喝许多白兰地;第三个,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保持着素食习惯,从不吸烟,也不喝酒,年轻时没做过什么违法的事情。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三个,但没想到却是错的。有史料记载:第一个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二个是丘吉尔,第三个是希特勒。这不禁引起了人们的思索,没有想到,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样的大好人,身上还有这样的缺点;而希特勒,这个杀人的魔鬼,他的身上竟还有如此多的闪光点。由此我们想到了孩子,如果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成功者,如后来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他们所谓的一些缺点怎么也比不过早先的罗丘两人吧。所以孩子一时错误,不代表会什么,我们对孩子要增加信任和期待,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
有一道测试题,从下面3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位能造福人类的,你会选谁?第一个,他信巫医和占卜,有两个,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第二个,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来,读大学时曾经吸过毒,每晚都要喝许多白兰地;第三个,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保持着素食习惯,从不吸烟,也不喝酒,年轻时没做过什么违法的事情。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三个,但没想到却是错的。有史料记载:第一个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二个是丘吉尔,第三个是希特勒。这不禁引起了人们的思索,没有想到,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样的大好人,身上还有这样的缺点;而希特勒,这个杀人的魔鬼,他的身上竟还有如此多的闪光点。由此我们想到了孩子,如果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成功者,如后来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他们所谓的一些缺点怎么也比不过早先的罗丘两人吧。所以孩子一时错误,不代表会什么,我们对孩子要增加信任和期待,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
教育故事之二 教育从尊重开始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对于我们教育孩子颇有启示。一个星期天,她领5岁的儿子到公园玩。儿子用一只“纸飞机”换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使母亲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 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时,这位德国母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权,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他们毕竟还小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把爱变得更深沉一些、艺术一些。
教育故事之三 让教育多份选择和智慧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在处理4个放学后贪玩抓虾的“小调皮”时,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师事先对他们捉虾的地点做了了解,发现了那个"清浅的小溪"是没有危险的。于是当4个“小调皮”耷
教育故事之三 让教育多份选择和智慧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在处理4个放学后贪玩抓虾的“小调皮”时,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师事先对他们捉虾的地点做了了解,发现了那个"清浅的小溪"是没有危险的。于是当4个“小调皮”耷
拉着脑袋,站在办公室里等着挨批时,袁老师只是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喜欢虾子,这好啊!大科学家达尔文、法布尔从小不都是昆虫迷吗?你们谁能告诉我,虾子喜欢歇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抓着的?抓虾用什么办法最好?虾子到底是什么模样、什么颜的,头上有什么?脚有多少只?尾巴呢……”小调皮们傻了眼,只顾着抓,谁会注意到底是什么模样?看到孩子们傻了眼,袁老师又拍拍他们的肩膀说:“我本想让你们明天向全班同学介绍介绍的,可是你们……这样吧,你们再去抓一次,抓的时候,认真看看,好好想想,回来再讲给我听听,好不好?”孩子们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帝王蛾
孩子放学回家忙着捉虾,这事若落在我们手里可能会把他们的家长传来!左一个“不遵守纪律”,右一个“不注意安全”,通常会把孩子说得眼泪汪汪!因为我们所关注、所思考的只是“放学不回家捉虾”这个事情的性质,至于孩子们捉虾的危险大不大,坏事能不能变成好事,我们很少会去关心和注意的。在这一点上,袁老师做了有心人。他通过孩子们对虾的特殊“情结”,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探索、教孩子们如何玩得更有意义。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只要我们多些了解和思考,就可能多份选择和智慧。
孩子放学回家忙着捉虾,这事若落在我们手里可能会把他们的家长传来!左一个“不遵守纪律”,右一个“不注意安全”,通常会把孩子说得眼泪汪汪!因为我们所关注、所思考的只是“放学不回家捉虾”这个事情的性质,至于孩子们捉虾的危险大不大,坏事能不能变成好事,我们很少会去关心和注意的。在这一点上,袁老师做了有心人。他通过孩子们对虾的特殊“情结”,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探索、教孩子们如何玩得更有意义。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只要我们多些了解和思考,就可能多份选择和智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