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考模拟作⽂及范⽂:欣赏格⾔,畅谈感想
⼀、作⽂材料
阅读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班会上,同学们纷纷介绍⾃⼰最欣赏的格⾔名句并畅谈感想,其中有六句同学们感受尤深,这六句是:
1.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
2.千⾥之堤,溃于蚁⽳。(《韩⾮⼦》)
3.⽴⾝成败,在于所染。(魏征)
4.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朱熹)
6.灭⼈之国,必先去其史。(龚⾃珍)
请结合其中的两三句确定⽴意,并合理引⽤,联系现实和⾃⾝实际写⼀篇发⾔稿,在下次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要求⾃选⾓度,明确⽂体,⾃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要求:⾃拟标题,⾃选⾓度,确定⽴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信息;不少于 800字。
⼆、作⽂审题
这则作⽂材料是模仿2017年⾼考语⽂全国卷的命题形式⽽设定的,它选择了六则名⾔警句,要求写作者选取其中的两到三句来作⽂,并且将写作设定了情境——下次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的发⾔稿。
⾸先要明确这六句名⾔所体现或喻指的哲理,然后出⾃⼰最有⼼得体会的两到三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将其作为⽂章⽴意;当然,我们也可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在这些不同点之间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到这些句⼦之间逻辑联系的脉络,将其脉络作为⽂章的基本构思。出题者如此设题,正是为了宣⽰它的审题⽴意所具有的极⼤开放性,由于⼤家思维各异,此种命题⽅式既可以出现⼀些⽐较常见的、集中的⽴意,也为独到审题⽴意的出现提供了极⼤的可能性。
下⾯给出⼀些参考⽴意:
从⽴⾝⾏事的⾓度,整合材料中的123句,联系现实,谈为⼈做事,要多接良善、⼼怀敬畏、注重细节。
从如何对待传统⽂化的⾓度,整合156句,联系社会现实从正反两⽅⾯阐述尊重历史、保护传统⽂化的重要意义。
从青少年学习创业的⾓度,整合1345句,结合现实,谈青年⼈应胸怀远⼤、珍惜时间、虚⼼向学、奋发有为。
三、范⽂赏析
守望清源续写新篇
亲爱的同学们:
⼤家好!
在上次班会上,龚⾃珍⼀语“灭⼈之国,必先去其史”令我感慨颇深。⽂化是民族安⾝⽴命之本,失去⽂化的民族,必将如⽆根之⽊,难逃凋零。(点评:作者在此处有独到之思,巧设情境,将龚⽒名⾔“横空出世”。)
如⽆根之⽊,难逃凋零。(点评:作者在此处有独到之思,巧设情境,将龚⽒名⾔“横空出世”。)
朱⼦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此“源”,依我之见,并不仅仅是书籍之于精神,更是⽂化之于民族。此“源”,指明了我们的传统⽂化该将何去何从。(点评:对此脍炙⼈⼝诗句的诠释解读既精准⼜深⼊。)
⽴⾜本源,传统⽂化给今⼈以归属和⼒量。在综艺节⽬《客从何处来》中,嘉宾在对先祖的追寻中感受到祖先的⽆上荣光,掀起⼀场寻根热。我想,作为⼀名传承者,我们都有责任了解⾃⼰姓源何处、郡望何⽅、祖上名⼈⼏何、历经⼏朝变迁。正如余秋⾬所⾔,家谱不仅仅是⼀份记载,更是前代与后代的联结。因为⼼存后辈,所以先⼈勤恳耕耘,踏实为⼈以作表率;因为不忘先祖,所以后⼈继往开来,将祖上的荣光发扬光⼤。失去本源的⼈,正如断线的风筝,风⾬飘摇以⾄陨落异乡。只有⽴⾜本源,⽅有⽆限可能。(点评:引⽤名⾔论证,在⾏⽂中⾃然流畅,妙合⽆痕。)
守护清源,不让传统之美遗失、变质。随着《私⼈订制》中的“清明代祭”成为现实,传统节⽇失去本味沦为“假期”,⾮物质⽂化遗产因后继⽆⼈⽽消失于历史长河,我们的⼼被时刻刺痛着。清澈的源头,是澄洌泉⽔的根本,若失去源头,⼜何谈“活⽔”?时代的冲刷从不停⽌,我们只有关怀传统的继承者、褒扬美德的发扬者、点赞乱象的纠偏者、争做踏实的践⾏者,才能守护我们的清源。不在朝⼣,唯在万千份努⼒,万千种传承,万千种守护。(点评:排⽐句是常见常⽤的修辞,但能够真正做到使其⾔之有物,在应试作⽂浮夸风⽇劲的今天也并⾮易事。)
引流开源,为传统⽂化注⼊新活⼒。⽬前爆红的《经典咏流传》,将古典与现代、东⽅与西洋结合,为古诗词带来新⽣。由此可见,传统⽂化的⽣命⼒从未⼲涸枯竭,正所谓“春风吹⼜⽣”,只要我们想做、⽤⼼做,总能⽣发⽆尽的惊喜。它本不必阳春⽩雪、曲⾼和寡,平易亲民才是它的真谛。⽣活是其根源,百姓是其⼟壤。在潮流激涌的现代,赋传统以新⽣绝⾮难事,更绝⾮不可能之事。引流开源,续写新篇,是时代之脉搏,发展之⼤势。(点评:举实例,能择最新鲜的洋溢时代之风的典型事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深⼊的思考。)
⼀个没有⽂化的民族⽆法⽴⾜于世界民族之林,⽽拥有绵延千年的瑰丽⽂化的中华民族,更将就此式微。有鉴于此,同学们,我们是新⽣代的后备军,即将或已站在潮流前沿。青年之活⼒,正是“正本清源,继往开来”的根基。守望清源,续写新篇,是你我的责任,更是为了满园嘉树、万家灯⽕!(点评:从反⾯进⾏假设论证,往往更具说服⼒。)
谢谢⼤家,我的发⾔完毕。(点评:不忘回扣作⽂材料中的情境设置,体现出作者思维的严整性。)
教师点评:
⽴⾜本源,守护清源,引流开源,三个分论点整齐简洁,并且具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的递进性,由此可以看出本⽂作者的思维是清晰的,对论题的思考是深⼊的。作⽂语⾔畅达,或引⽤,或排⽐,皆有可观之处,既可激发读者理性的思考,⼜可使读者细品赏味其⾔语的形象。锤炼作⽂的语⾔绝⾮⼀朝⼀
⼣之功,必假以时⽇,读经典悟其语感,诵美⽂品其美感,加之勤练精思,⽅可待其成。望乐于为⽂的莘莘学⼦⽇有所积,⽉有所累,悦浸其中,终有所成。
成事以敬且摒疏慢
亲爱的同学们,⼤家好:
时光沉淀智慧,留下格⾔万千,今⽇便撷取⼀⼆与诸君共勉,望各位同学成事以敬,且摒疏慢。
《荀⼦》有云:“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告诫后世要严肃做事,拒绝轻慢,⽅能有所成就。这不禁让我想起巍巍紫禁城中,那个落英缤纷的⼩院,那以敬畏之⼼修理了⼀辈⼦⽂物的⼯匠。他们怀着⽆上的谨慎与认真,将所有的粗⼼与怠慢封存,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成就⼀世;⼀世,诠释⼤国⼯匠。他们从青春到耄耋,证明了⼀个真理——唯以敬,⽅成事。
同学们,百事之成,起于敬;百事之败,源于慢。韩⾮⼦在千年前的纸页上留下“千⾥之堤,溃于蚁⽳”的警⽰;古⽼欧洲⼤地上,仍有⼀块马蹄铁,败亡了整个国家;在现代浩瀚星河中还漂浮着⼀个⼩数点酿成的航天惨剧。千百年来,⼈类不断进取,⽂明不断⾰新,但疏忽和怠慢的弊病,却如附⾻之蛆般不断带来⾎与泪的教训。
君不见吴王夫差醉声⾊,怠慢国事终成憾;君不见,祖逖闻鸡夜起舞,成事以敬传春秋。悠悠历史长
河,有多少⽂明因怠慢死于安乐?有多少堤坝因疏忽溃于蚁⽳?⼜有多少⼈因恭敬谨严名扬千古?⼜有多少灾祸因⼼细如发⽽防患于萌芽?
同学们,我们⽣活在和平的时代,我们的疏忽和怠慢也许并不会对千万⼈的⽣命造成伤害,但它却会给我们⾃⼰的⽣活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甚⾄遗憾终⽣。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维特根斯坦曾说:“我贴着地⾯⾏⾛,不向云端舞蹈。”其实,我们也应该抱有这样的⼼态,以敬畏之⼼、严正之⼼,以⼀丝不苟之⼼对待⽣活
着地⾯⾏⾛,不向云端舞蹈。”其实,我们也应该抱有这样的⼼态,以敬畏之⼼、严正之⼼,以⼀丝不苟之⼼对待⽣活中的每⼀件事,贴着地⾯⾏⾛,不因前路坎坷⽽怠慢;也不因好⾼骛远⽽粗疏,⼀步⼀步踏出⼈⽣、事业最美的路。
亲爱的同学们,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惟愿诸位脚踏实地,使千⾥之堤,勿溃于蚁⽳!我的发⾔完毕,谢谢⼤家。
教师点评:
考场作⽂讲究简洁明快,快速成篇,这份习作就符合这些要求。它粗粗看来,既⽆华美的⾔辞,亦乏艰深的论证。但是,它却清晰明了,先从正⾯举例,然后迅速推出⼀系列正反对⽐的简明论据,证完
即⽌,收得⼲净,结得明快。尤其是习作中所使⽤的排⽐句,⽤“君不见”句式⼀⽓呵成,也⾜可见出锤炼语⾔的功⼒。
少年修⾝恰如朝阳
亲爱的同学们:
⼤家好!雏鹰倘若没有三年的崖⾕之练,⼜怎能展翅⾼飞,搏击长空?幼苗倘若没有累⽉的潜⼼育根,⼜怎能⼀⽊参天,独秀于林?朝阳倘若没有风⾬云雾的遮蔽掩却,⼜怎能辉映⼤地?⼗七⼋岁的我们也正如冉冉升起的朝阳,积蓄着万丈光芒。
诚如⽑主席所⾔,你们是七⼋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然⽽若不先修⾝以明德,博学⽽光彩⼜能如何?有信⼼,有实⼒才能接下先辈们传来的接⼒棒,书写中华⼆⼗⼀世纪的新篇章!
其⼀⽈:早⽴志。⽴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魄。
诗⼈孟郊有⾔“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确实,正如朱⾃清《匆匆》中所感:⼏万个⽇⼦已经在我⾝边流去了,恰如针尖上的⼀滴⽔滴在⼤海⾥,我的⽇⼦滴在时间的流⾥。青春⼀去不复返,唯有早⽴志,早起⾏,⽅能不辜负这宝贵岁⽉。如“两弹⼀星”领导者钱学森,从中学时便深感家国之任,发奋学习,终于在原⼦弹的蘑菇云中实现了早年的夙愿。早⽴志⼀事,岂不重要?
其⼆⽈:品⾏端。端正“道之所存,虽千万⼈吾往矣”的节操性情。
北⼤教授钱理曾痛⼼道:“当今中国正在教育出⼀批精致的利⼰主义者。”学识再⾼,品⾏不端,就会如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所警⽰的“才胜于德”者,在欲望与邪恶中⼀步步⾛向灭亡。我们应该时刻牢记魏征的箴⾔:⽴⾝成败,在于所染。积极接受吸收优秀的思想⽂化,增强抵御落后消极⽂化的能⼒,做顶天⽴地,光明磊落的少年。
其三⽈:⽇⽇新。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的百尺竿头,更进⼀步。
何谓“⽇⽇新”?他既指个⼈不断提⾼修为,也指以个⼈的更进⼀步,推动民族的更进⼀步。君不见,李娜精进球技,终在国际⽹坛为国争光。君不见,莫⾔沉潜书案,为国家荣获诺贝尔⽂学奖。君不见,马云、马化腾在不断改进阿⾥、腾讯之时,也将中国互联⽹推向崭新⾼度。⽇⽇新是个⼈之新,也是国运之新。
李贺有诗云:少年壮志当凌云。⾝为新时代的我辈少年,应当修⾝以明德,博学⽽光彩,开拓新境界!2017年高考作文
君不见,少年修⾝,恰如朝阳……
教师点评:
在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如想快速成⽂,必得有严谨敏锐之思维作为强⼤后盾,本篇习作的作者应为具备此种能⼒的学⽣。三个分论点,形式上,简洁精整齐;内容上,明确充实,并且呈现出层层递进之势。若想达此境界,须得有⾜量时间⾜够次数的学习训练才能习得。惟愿有⼼者在作⽂⽅⾯不断磨砺,⽇⽇求进。
古今滋养处青春恰⾃来
亲爱的同学们:
⼤家好!很荣幸能在这次班会课上发⾔,今天我想借三句名⾔谈谈“青春的滋养”。“苔花如⽶⼩,也学牡丹开。”相信《经
⼤家好!很荣幸能在这次班会课上发⾔,今天我想借三句名⾔谈谈“青春的滋养”。“苔花如⽶⼩,也学牡丹开。”相信《经典永流传》的这⽀⼩歌,⼀定打动过咱们班不少同学。青春如苔,滋养有⼆:⼀是历史,⼆是时代。
历史传承为壤,壮“苔”之根。
“灭⼈之国必先去其史。”我很欣赏龚⾃珍的这句话,因为它道出了历史传承的重要性。我们的先⼈留下了⽆数宝贵财富,⽽历史正是这些精神财富的凝聚。“多⾏不义必⾃毙”,历史中有镜鉴,“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历史有规律,“⼤道之⾏也,天下为公。”历史中有愿景。我们若能汲取这些养分,不仅丰富知识,更可传承中华精神,获得陶冶与化育。此句名⾔引⼈深思,呼唤我们青年⼀代勇于去做历史的优秀继承者,⾮如此不可谓新时代之朝阳,⾮如此不可谓新时代之栋梁。
时间滋养为霖,润“苔”之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同学们,朱熹此⾔告诫我们,⼈⽣是在不断的创造中常新的。守在象⽛塔⾥是读不好书的。我们只有跳出书本,放眼时代,以关照聚焦时代,以实践参与时代。我们是否可以获得更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呢?譬如了解国家⼤事,关⼼家乡建设,这些都是我们的源头活⽔。“冰花男孩”引发的关注与同情,让我们挂怀远⽅⽆数在平凡中挣扎的⽣命;量⼦卫星,国产⼤飞机的建设成就,让我们⾝为中国青年感到⽆⽐地骄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朱⼦⼀⾔,历千年⽽常新,润青春以哲思。
传承历史,放眼时代,前者为根,奠定我们的价值观,后者为芽,呼唤我们的新实践。这就归结于对各位同学的勉
励:“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的诗句令⼈激赏。历史予我们智慧,时代予我们责任,有历史⽽⽆时代,陷⼊的是狭⼩的天地:有时代⽽⽆历史,则是永久的虚⽆。青春这株“苔”若要在“⽩⽇不到处”绽放光彩,青春这张图若要绘就⼀条上扬的曲线,必须要有历史智慧与时代责任的统⼀,静观思辨
与⼤胆实践的结合,个体追求与家国情怀的贯通。青春须早为,早为⾃我辈。
这三句名⾔真可谓“青春的滋养”,有警⽰,有启迪,更有劝勉。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青年正堪当!同学们,‘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让我们在先哲的照耀下砥砺前⾏,古今滋养处,青春恰⾃来!
谢谢⼤家!
教师点评:
好的作⽂⼀定充满了鲜活的时代⽓息,同时⼜不乏对历史的反思。这篇习作兼顾了以上两点,在⼋百字的篇幅中,虽不能纵横捭阖,尽情驰骋,但⽂字之间思过往,论当下,先分述,再整合,脉络清晰⽽贯通。在⾏⽂过程中,不断关注展现作⽂题⽬所设置的情境,此虽⼩处,但作为考场作⽂,却为相当⼀部分同学惯常所忽视,应借鉴本⽂,时时⾃诫。
▍声明:本⽂来⾃⽹络,未知⾸发作者,本号仅作分享之⽤,版权归原平台及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系⼩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