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专题训练
文本专练(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②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③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邵)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文本二: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三: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1.秦观《精骑集·序》文中第①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B.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C.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D.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传”“子”“史”收录的都是儒家经典,主要包括十三经、古乐、文字等方面书籍。
B.文本三第①段“乘”“历”“穿”“越”“至”五个动词,把作者从京师去泰安的季节、路程交
代得清清楚楚。表现了旅途的艰苦,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不畏艰险、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神情。
C.“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为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来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方面的含义,如“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D.文本三第②段“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
3.下列对三则节选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题目就是本文的论题,而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中心明确。
B.文本二第②段论述学习作用:要靠后天学习弥补不足。
C.秦观年少时读书时断时续,不能持之以恒。而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所以文中秦观读书的故事可以作为反面论据来论证荀子《劝学》的中心论点。
D.文本二第②段和文本三第②段都使用大量的比喻来形象说理,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
(1)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文本三第③段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节选自《孟子·离娄上》)
文本二: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邪?”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文本三: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臣故敢献其愚,效愚忠。为大王计,莫若安民无事,请无庸有为也。安民之本,在于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不得则民终身不得安。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故夫谋人之主,伐人之国,常苦出辞断绝人之交,愿大王慎无出于口也……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六国从亲,以傧畔秦。”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
文本四:
赵武王曰:“今吾欲继襄王之业,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祝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鳀冠秫缝,大吴之国也。礼服不同,其便一也。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推敲文言文
服A者B所C以D便E用F也G礼H者I所J以J便L事M也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从即“合纵”,指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的政治主张,六国地连南北,故称“合纵”。
B.陈忠的意思是陈述内心忠诚,“陈”与《后汉书·张衡传》“衡因上疏陈事”的“陈”字含义
相同。
C.倚秦的意思是依靠秦国,“倚”与《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的“倚”字含义不同。
D.左衽,前襟向左掩,是我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与之相对,古代中原地区的汉服多为右衽。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孟子认为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
B.文本二中赵威后对齐使的不悦而问予以了强有力的反驳,认为对方是“舍本而问末”。
C.文本三中苏秦认为要保全赵国,赵王必须选对外交对象,因此应联合五国对抗秦国。
D.文本四中赵武灵王之所以推行胡服骑射,是为了应时而变,效仿周边的瓯越及吴国。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2)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10.如何做到孟子所说的“得民心”?请结合后三个文本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D句意: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负此”是“自放”的状语,中间不能分开,据此排除AC。
“旬朔之间”是“把卷无几日”的时间状语,应在其后断句,据此排除B。
2.A“‘经’‘传’‘子’‘史’收录的都是儒家经典”分析错误,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传在文中指解释儒家经书的著作;子部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说、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
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3.D“文本二第②段和文本三第②段都使用大量的比喻来形象说理”分析错误,《登泰山记》第②段“苍山负雪”、“半山居雾”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4.(1)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抵挡你几万疲困的士兵。
(2)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片刻学习的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比不上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5.以短句为主,兼有长句;整散句结合,紧扣时令特点,写出了泰山有别于其他山脉的特征,突出了泰山峻峭、苍劲、寒冷的特点,体现了桐城派文章“雅洁”的特点。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
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