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ă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扑倒)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1]解释加点词语。
昔孟子少时(_____) 乃去 (_____)
继而迁于学宫之旁 (_____) 遂居于此(______)
[2]指出下列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居住之所近于墓。 B.遂居于此。
C.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D.继而迁于学宫之旁。
[3]翻译下列句子。
此非所以居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从中悟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与思考。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解释加点的字。
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___
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言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天帝使我长百兽(__________)子以为我不信(__________)
[2]翻译下列的句子。
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古文阅读。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④ ,夏居山之阴⑤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 (xǐ)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②孤竹:古国名,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以……为难④阳:山之南,水之北。⑤阴:山之北,水之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乃掘地:___________  ②不亦过乎: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带点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B.老马之智可用也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乃放老马而随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   ”句子的意思。
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通过管仲,隰朋因“_________”和“__________”而向老马和蚂蚁请教的故事,其中向老马请教的故事衍生出了成语“老马识途”。
[5]从管仲与隰朋的这个故事中,你学习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外阅读。
管鲍之交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①与鲍叔贾②,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尝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①尝:曾经。②贾:做生意。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罢免)
B.吾尝三战三走(逃跑)
C.鲍叔不以我为愚(可以)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管仲以“吾尝……,鲍叔不以我……,知我……”的句式列举了自己的_______种不足但却得到鲍叔牙的____________。
[4]短文主要讲述了_______和______之间的深厚友谊,它与课文《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7. 阅读短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使弈秋诲二人弈  _____________  (2)非然也  _______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  (4)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中“之”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  (2)一人虽听之 ___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 (4)虽与之俱学 _________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为/是其智/弗若与 D.通国/之善/弈者也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推敲文言文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学弈这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推敲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宇,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
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而归,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岛/初赴举/京师
B.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
C.岛/俱对/所得诗句/云云
D.遂/与/并普而归
[2]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炼之未定
B.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
C.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
D.杨氏之子
[3]文中的“岛”指的是__________。这篇短文意在赞扬_____________。
9. 文言文阅读。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
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汝心之固 固:顽固
B.惧其不已也 已:已经
C.寒暑易节 易:交换
D.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2]用原文回答下边的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