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最新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雏燕
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①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②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③弟遽④释之。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注释:①竟日:整天。②盖:原来是。③趣:催促。④遽:jù,马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日思得一雏 日:______________
遂出笼释之 释:______________
是乃益鸟 是:______________
尔安得久饲之 尔: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
答:______________
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答:______________
[3]仿照样子,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思雏→(____)雏→(____)雏→(____)雏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①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音luǒ)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芘其所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咶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
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斩之②;三围四围,求高明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斩之。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此皆巫祝以知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絜之百围 絜:丈量 B.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到 辍:中止
C.奈何哉其相物也 相:看待 D.不可以适河 适:适合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_____
A.匠石之齐,至于曲辕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以至于此其大也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使予也而有用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几死,乃今得之 而后乃今将图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石匠人去齐国的曲辕看到了一棵被当作神树的栎树,树冠高大,树身粗壮,看的人如同赶集一样多,而木匠师徒对此却不屑一顾。
B.木匠认为栎树是百无一用的散木,所以才能长得如此粗大。文章以寓言的形式阐述了无用而用的深刻道理,贴切自然,形象生动。
C.许多树木正因为对常人有用而中途夭折,不能成材,世间许多事物都是如此。栎树因为无用才活得长久,又因为长寿而被世人尊为神树。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说理。宋国荆氏生产楸树、柏树和桑树,这些树常为人所用而被砍伐,相反,在祭祀时许多有缺陷的牛、猪和人却得以保全。
3. 阅读理解。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①乎?平公曰:“安
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日出之阳: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平公想学习,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推敲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宇,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而归,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岛/初赴举/京师
B.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
C.岛/俱对/所得诗句/云云
D.遂/与/并普而归
[2]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炼之未定
B.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
C.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
D.杨氏之子
[3]文中的“岛”指的是__________。这篇短文意在赞扬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推敲文言文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引:引来,使出现。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人名。④与:帮助。⑤资:借。⑥大学:有学间的人。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停顿节奏正确的是( )。
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结合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解释。
(1)以书映光而读之 A.它,指书 B.它指光 __________
(2)邻舍有烛而不逮 A.捉 B.及,到 __________
[3]写出“愿得主人书遍读之”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小古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 )将至,思( )而射之。 虽与之( ),弗若之矣。为是其( )弗若与?曰:非然也。
[1]在括号里正确地填上课文的内容。
[2]解释加点的字。
弈:______ 惟:______
弗:______ 为:______
[3]《学弈》选自《_______》,讲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__________不同,所以学习的结果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我还想到了一句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越西有独居男子,编木为庐,力耕以食。久之,菽粟盐酪①,俱无仰于人,家有鼠,夜则鸣啮至旦。男子积憾之。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故恼之目不能瞑,男子曰:“此阴类②”患物。何暴之甚!”遂持火四焚之。鼠死庐亦毁,次日酒解,怅然无所归。
注释①菽,豆类,酪;奶制品。②累累然:络绎不绝的样子。③阴类:指夜间活动的动物。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哪一项正确?( )
A.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能瞑
B.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能瞑
C.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能瞑
D.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能瞑
[2]对“越西独居男子”这一人物的推断,下列哪一项是最合理的? ( )
A.勤劳能干 B.聪明智慧
C.嗜酒如命 D.仇视社会
[3]以上文为材料,可以用来论说下列那个话题? ( )
A.谈“学习” B.谈“诚信”
C.说“福祸” D.说“理智”
8. 阅读理解。
1庖夫
昔有庖páo夫,甚迂。于市巿鸡及肉归,置厨中。适有友人造访,遂入室聚谈。友人去,见犬猫啮niè鸡、肉。庖夫亟jí曰:'尔何不仁?吾何损尔?' 其似不闻,啮之愈甚。庖夫又曰:'
吾素忠厚,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时,败骨残肉狼藉jí满地,犬猫掉尾而去。或曰:'迂哉,庖夫!此乃犬猫也,何得视之以人,当责己乃是。'
字词解释:
迂:______ 巿:______ 适:______ 造:______
亟:______ 愈:______ 素:______ 移时:______
狼藉:_______ 掉:______ 是:______
2韩信始为布衣时
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gǔ,常从人乞食,人多厌之者。尝从下乡亭长乞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怒,竟绝去。数年后,信封淮阴侯,见下乡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字词解释:
始:_______ 布衣:_________ 贾:______ 患: ______
具:______ 竟:______ 卒:______
3韩信受辱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wǔ信者,曰:“若虽长cháng大,好hào带刀剑,中情怯qiè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kuà下。”于是信孰视之,俛fǔ出袴下,蒲pú伏fú。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