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小古文背
------------------------------------------作者
------------------------------------------日期
四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山川之美》
【文言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tuí),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選自《答謝中書書》【注釋】
①歇:消散。
②頹:墜落。
③沉鱗:水中的魚。
④欲界:人間。
⑤與:贊許。
【課文鏈接】山河的壯美,自古以來人們就談論它,贊美它。那奇麗的景象啊,往上看,雪峰插云;往下看,河水清清;往兩岸看,石彩斑斕。往山上看,一年四季,林青青,竹綠綠。晨光里,霧氣即將散去,猿啼鳥鳴,聲音交織在一起。夜晚時分,夕陽漸漸西沉,魚兒爭相跳躍。這實在是人間仙境啊。自大詩人謝靈運以來,不再有能欣賞這奇山異水的人了。
第二單元《鴉狐》
【文言文】
鴉本不善鳴。一日,口銜食物,穩棲樹上。適有餓狐見之,欲奪其食,無以為法,乃心生一計,曰:?聞先生有霓(ní)裳羽衣之妙,特來一聆仙曲,以清俗耳。幸勿見卻!鴉信為然,喜不自勝,遂開聲張口,其食物已脫落矣。狐則拾之,謂鴉曰:?將來有羨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俗云:甜言須防是餌。
——選自《意拾喻言》【注釋】
①適:恰巧
②霓裳羽衣:唐代著名的宮廷樂舞。傳說是唐玄宗夢游仙境后所作。
③幸勿見卻:有幸不被(您)推卻。這是古時候的一種謙辭。
【課文鏈接】
狐貍在樹林里吃的。他來到一棵大樹下,看見烏鴉正站在樹枝上,嘴里叼著一片肉。狐貍饞得直流口水。
他眼珠一轉,對烏鴉說:“親愛的烏鴉,您好嗎??”烏鴉沒有回答
狐貍陪著笑臉說:“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烏鴉看了狐貍一眼,還是沒有回答。
狐貍又搖搖尾巴說:“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就唱幾句吧!”
烏鴉聽了狐貍的話,非常得意,就唱了起來。“哇……”她剛一開口,肉就掉了下來。
狐貍叼起肉,一溜煙跑掉了。
第三單元《自相矛盾》
【文言文】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選自《韓非子·難一第三十六》
【注釋】
譽:稱揚,贊美。
弗:不。
【課文鏈接】
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說:“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舉起自己的矛夸口說:“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么盾它都戳穿。”有個圍觀的人問他:“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怎樣呢?”那個楚國
人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了。
第四單元《大禹治水》
【文言文】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gǔn)治水,鲧用雍(yōng)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九泽,度(duó)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选自《经典史记》【注释】
雍:堵塞
陂:筑坝蓄水
度:测量;勘测。
【文白对读】
尧、舜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家被淹,房屋被毁。尧任用鲧来治水,鲧用堵塞
的办法,花了很多时间也没有把洪水制伏。后来舜用禹来治水,禹采取疏导的办法,带领老百姓疏通多条大河,筑起堤坝,建了多个蓄水池,勘测了多座大山,花了十三年的时间,终于制伏了水患。他们两个人治水,一个成功,一个失败,那是因为采用的方法不同啊。
第五单元《豺烹羊》
【文言文】
盘古初,鸟兽皆能言。一日,豺与羊同涧饮水,豺欲烹其羊,自念无以措辞,乃强责之曰:“汝混浊此水,使老夫不能饮,该杀!”羊对曰:“大王在上流,羊在下流,虽浊无碍。”豺复责曰:“汝去年某日,出言得罪于我,亦该杀!”羊曰:“大王误矣。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豺则变羞为怒,责之曰:“汝之父母得罪于我,亦汝之罪也。”遂烹之。谚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即此之谓也。
——选自《意拾喻言》【注释】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课文链接】
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
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亲爱的狼先生,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
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经常在背地里骂我,是不是?”
可怜的小羊喊道:“啊,这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出生呢!”
狼不想再争辩了,大声喊道:“你这个小坏蛋!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第六单元《推敲
【文言文】
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注释】
①炼之未定: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
②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
③韩愈吏部权京兆:礼部侍郎韩愈代理京兆尹。
④左右拥至尹前:随从人员(拿下贾岛)带到韩愈跟前。
⑤具对:全部详细回答。
⑥权:代理……职务。
⑦京兆尹:京城地方长官。
推敲文言文
⑧神游象外: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
⑨辔:驭马的缰绳,这里指马。
⑩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百姓。
【文白对读】
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第七单元《郑人买履》
【文言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dù),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