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读准、读顺、读通、读懂、读味”的基本结构建设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探究模式,并引导学生从课堂向课外拓展文言文阅读,建立课外补充型文言文阅读机制。以朗读来带领文言文学习,读准字音——读顺文章——读通文意———读出意境——读出思考。真正达到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文言文的研究目标。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合作的主要形式下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学习的价值追求,达到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策略;有效; 诵读; 合作探究。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因此,小学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
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在此我想就小学文言文教学教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因此,教育部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每册一篇,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那么在小学阶段,文言文应该运用怎样的策略进行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呢?对此,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我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准、读顺、读通、读懂、读味”的五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读准字音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在读的过程中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
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读顺文章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如何读准文言的停顿、重音,把握好语速、语调与节奏很是生疏,教师的范读能给学生起模仿作用;文言文的朗读有它特殊的韵味,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会使学生感受到文言诵读的魅力,进而产生自己诵读的强烈愿望。教师在范读前,可提出以下倾听要求:注意老师范读时的停顿、重音、语气、节奏,并在书上做好记号。如果学生第一遍听得不真切,可以进行第二遍范读。在学生受到老师的熏陶而对文言文诵读乃至文言文学习感兴趣后,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试读,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对于难以读准的句子,教师可以进行领读。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一遍遍的细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在文言文诵读中体味到文言学习的乐趣。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精卫填海》中“炎帝之少女”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炎帝的小女儿,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炎帝之/少女”。
再如《守株待兔》中“因/释其耒/而守株”,《司马光》中的“足/跌/没/水中”,“光/持石/击瓮/破之”,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三、读通文意
学生在理解生字词、读通古文之后,我再让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由于小学生学习的文言文都不是太深奥的内容,再加之课文有难懂字词的注释,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要求孩子对照课文的注释,自己先尝试着翻译,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然后读给同桌听。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纠正。但是我发现,学生的灵活转换能力不是较好,逐字逐句翻译,不懂得灵活变通句子的顺序。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学生再读文言文就更顺畅了。
四、读出意境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侧重讨论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 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的理解。如教学《书戴嵩画牛》时,“有一牧童见之”“处士笑而然之”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句中“之”字的意思。然后,重点讨论牧童的动作和语言,体会牧童的童真,在讨论的基础上再去理解文章的主题,教师适当指导点拨。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或寓意等。
五、读出思考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里面有很多值得源远流长的好词佳句及文化底蕴。对于篇幅短小的文言文,统编教材要求学生必须背诵,可是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孩子们来说,这甚至是一项艰难的挑战。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就强调了熟读背诵的重要性。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内容,也理解了文言文所告诉的寓意或道理后,我让学生熟读文言文,要读出感情,先练读,指名试读,自己反复朗读,再让学生分角
推敲文言文演读,深入体会语言的意境,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这样学生会进一步体会文言文的内在意蕴,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方面的语言,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小学文言文的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个难点,需要我们仔细地推敲。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身感受,我们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 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选取精当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乐学、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学生终生受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