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文言文阅读(二)人物传记类阅读
教学目标
1.重点积累相关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把握人物传记常见的题型及其答题技巧
授课内容概要
※知识精讲
(一)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
1.文章写的是什么人?
(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做了什么事?
(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
3.这个人怎么样?
(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4.是写作技巧,对它们有个粗略了解,可以帮助理解文本内容。
(二)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
1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
2再读文章、推断文意。
(1)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2)结合全篇推敲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
3核对文章、完成答题。
(三)人物形象类解题思路
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文章的主题。 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物,首先不妨从直接描写着手,这是最生动、最真实的材料。或者从人物所作所为进行分析。
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
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的方法来写主要人物,其他人物的言行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主要人物。
3.从评价性句子分析人物。
我们还可以从评价性的句子,尤其是作者的评论来分析人物。
4.答题注意事项
(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后,还应从多角度思考文中人物特性。
(2)多用四字短语或成语回答人物特性。
※例题解析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葬幼者十千。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于是矣,而力未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改)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  缣(jiān):双丝的细绢。 逮(dài):及,到。 殁(mò):死亡。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养族之人    济:救济    B. 葬者如再嫁之      数:计算
C. 尝有于是矣      志:志向    D. 惟以施贫族之义    活:使……存活
2. 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范文正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
王生者,处士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
:“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注】①处士:古代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②廷尉:古代官职名,位列九卿。当时张释之担任廷尉一职。
10.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三公九卿尽立 _____________        (2)今天下臣 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王生“老且贱”,而他让张廷尉结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张廷尉是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5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2分)
先生自海外还至赣上,寓水南,日过郡城,携一药囊,遇有疾者必为发药,并疏方示之。
每至寺观,好事者及僧道之流有欲得公墨妙者,必预探公行游之所,多设佳纸,于纸尾书记名氏,堆积案间,拱立以俟。公见即笑视,略无所问,纵笔挥染,随纸付人。至日暮笔倦,或案纸尚多,即笑语之曰:“日暮矣,恐小书不能竟纸,或欲斋名及佛偈,幸见语也。”及,人人厌满,忻跃而散。
【注释】①先生:即苏东坡。 海外:海南岛。 忻(xīn)跃:欢欣鼓舞。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寓水南(               (2)及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天晚了,恐怕不能写完所有纸张,或者将你们的斋名、佛偈告诉我吧。
B.天晚了,恐怕不能写完所有纸张,有人想要写斋名、佛偈的告诉我吧。
C.天晚了,恐怕字太小写不满纸张了,有人可以告诉我你的斋名或佛偈。
D.天晚了,恐怕字太小写不满纸张了,或者可以直接告诉我斋名及佛偈。
12.选文第一段记叙了              一事,体现出苏东坡          的为人特点;第二段详写好事者的一系列行为,从侧面体现出苏东坡            的才能。(6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
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之。其人欲分数金谢之,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二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注】①封识:封存的标记。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遂以之 (        )            (2)其人而去 (        )
10.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我为何会顺利得到这些金子呢?              B.这金子能给我带来什么利益呢?C.我又怎么会贪图这几两银子呢?              D.这几两金子能带来什么利润吗?
11.上文记叙了何岳                              两件事;这两件事都表现出何岳是一个        的人。(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吕蒙正荐才
  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上不。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注】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朔方:北方。③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④退以名上:退朝后把姓名呈了上去。⑤谅:相信,信任。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上不(  )  (2)既而用蒙正所荐(  )     
11. 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这个人可以使用,其他人无法到达
B. 这个人可以使用,其他人比不上他
C. 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人无法到达
D. 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人比不上他
12. 太宗说“卿何执耶”,其中“执”的具体表现是“        面对太宗的质问,吕蒙正荐才的理由有两方面:一是          ,二是        (请用自己的话)。(3分)
13. 结合全文,太宗称赞的“蒙正气量”可概括为吕蒙正具有唯才是举忠贞为国的气魄和            。 (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2分)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 ,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爲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注释】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王晏:南朝齐尚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绵纩(kuà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财百余万(          )      (2)闻者咸叹之(          )
2.下列对“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是亲戚,但不是同党,怎么会坐在一起呢?
B.虽是亲戚,但不是同党,怎么会被连累上罪行呢?
C.亲近但不结为同一党派,怎么会被连累上罪行呢?
D.亲近但不结为同一党派,怎么会坐在一起呢?
3.“闻者”“异”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戚”“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3分)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貌寝陋,人咸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注释】①易:轻视,看不起。  ②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无他也。  师:(        )      (2)有卑高。  及:(      )
2.用自己的话从三方面说说郑板桥“善诵”的表现(6分)
(1)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场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情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的“善诵”给我们的启示,从文中看,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读书要抓紧时间  B.读书要专心刻苦  C.读书要选择精华  D.读书要持之以恒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陶潜之略传
房玄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之,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1.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      )    愠(      )    辍(      )  但(    )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原文中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得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偕(      )        易(    )    妻子(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匡衡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选自《西京杂记》。有改编)
[注释]①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②大学:很有学问的人。③解人颐(yí):让人欢笑。④屐(jī):有齿或无齿的木底鞋。⑤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1.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 书 映 光 而 读 之。
2.文中两处写到他人佩服匡衡的具体行为:“时人”的行为是“为之语”,“邑人”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行为侧面衬托了匡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①令尹(yǐn):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⑤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⑥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⑦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和词。
(1)有一老父粗衣    (            ) (2)有说乎    (            ) (3)心小    (            )
2.文中那位“老父”在服饰、行动上与“一国吏民”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2分)
亭林手不释书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注】①顾亭林: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顾炎武。②区域:地理环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手不书(    )    (2)呼老兵道边酒垆(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3分)
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亭林先生“手不释书”,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也表现了这一特点。(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本文表现了顾亭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2分)
墨子怒耕柱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而非策牛也?”耕柱子曰:“骥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怒之。”耕柱子悟。(选自《墨子》)
【注】①耕柱子:墨子的门生。②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③骥jì :好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1)以策  (      )        (2)怒之  (      )
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我没有把别人的病治愈吗?          B.难道我就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
C.难道我没有比别人越来越好吗?      D.我没有让别人的伤口愈合吗?
3.子墨子怒耕柱子的原因是                        ”(用本文语句回答) (2分)
4.读了故事,从耕柱子态度的转变中,你悟出了                    的道理,在你看来,墨子是一个                的人。 (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1—4 题(12 分)
(曹子文猛兽志意(曹“汝何足“丈为卫驱戎狄使“好”太“为必行。”太祖笑。
·魏
】①儿子霍去病穿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乘汗马      (        )    2) 难不顾      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推敲文言文做到     ”。2分)
4.曹                     ,才能成为一个尊贵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题(12)
张耳、陈余,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吏尝以过笞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曰:“姑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践石室,淮阴胯下,皆忍小耻,以就大业。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俱陈(          )    (2)耳乃余之桑下(            )
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B.如今看见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C.如今看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D.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3.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_______________”,而张耳却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3分)
4.与文中提到的勾践和韩信两个历史人物无关的一个成语是(          )(2分)
A.多多益善    B.卧薪尝胆      C.胯下之辱      D.望梅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