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
教材分析
《马诗》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咏物诗。是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诗歌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李贺的《马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注释了解诗意,借助背景资料感悟情感。由于作者的生活年代久远,超越了小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想要报效国家和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怀才不遇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络”。
2.能借助注释理解《马诗》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马诗》。
4.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联系诗人的生平,体会诗人借助事物的特点所表现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借助事物的特点所表现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法
情景教学法、引导法
学法
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你们喜欢马吗?(喜欢)马是进取、勇敢、幸福、成功的象征,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留下了许多歌咏马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古诗。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诗题:《马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习得法,方能事半功倍!回顾一下,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解诗题知作者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
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
2.解诗题:《马诗》是以马为题材的一组诗,共有二十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的作者是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
3.介绍作者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唐代诗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他才华横溢,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
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唱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千古佳句。了解了作者,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这首诗写了什么。
4.学生自读,出示自学要求。
5.朗读(纠正易错音:燕)
6..指导书写生字“络”。
7.再读古诗: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带到古诗中读一读好吗?(生读)
读顺一首诗还不够,更要读得有节奏感,这是一首五言诗,朗读时要怎么停顿呢?(二三停顿)请在诗中标注出来。我们一起读一遍,读出古诗的节奏。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我们试着理解诗的意思,注释、插图,课外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些都是理解古诗意思的重要方法。请同学们用你们所掌握的方法,试着理解本诗的意思。
1.学习前两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同桌交流古诗大意。
(2)讲解:什么是大漠呢?(大沙漠)能不能更形象地描述一下呢?(茫茫的大沙漠)茫茫的大沙漠,一眼望去都是一沙子,真可谓平沙万里!燕山又是什么样呢?请想象一下画面。
课件出示插图:连绵起伏的燕山。
(3)看着这张图,再读一读前两句,说一说前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相信你们会理解得更准确(生看图默读)谁来说说?
(4)生交流
(课件出示)月光下,辽阔的沙漠一望无垠,黄沙万里,像铺上了一层皑皑的白雪。燕山山脉的上空,高高地悬挂着一弯秋月,放射着清冷
的光辉。
(5)指导朗读: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所以这两句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让我们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再来读一读吧(齐读)
2.学习后两句诗
边关战事一触即发,本是良马驰骋关山的时刻,可是,情况却是如此吗?(不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呼喊:
(1)读诗句
(课件出示)(齐读)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现在,让我们来品读三、四句。何当:何时将要。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走是什么意思?(跑)所以,快走就是?(快跑)清秋呢?(金秋)也就是秋高气爽的秋天。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课件出示)
什么时候才能给马配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让它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驰骋,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呢?
让我们带着对句子的理解一起再来读一遍!(齐读)
(2)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3)生交流:(轻捷、矫健)
有关马的古诗
为什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这样矫健的战马本应该在哪里呢?(生答,)可是,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没有)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何当”这是作者的希望。
(4)指导朗读:什么时候才能带上有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呀!一匹干里之驹,纵有广天地,但不能肆意纵横,弛骋关山。无奈呀!孩子们,
这两句又该读出什么感觉呢?(前感慨、无奈,后铿锵有力)(齐读) 四.联系生平,体会情感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2.交流
3.简介时代背景
李贺在唐代是非常重要的诗人,年少成名,他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呢?在这里,老师一定要向大家介绍李贺的曲折经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课件出示)
李贺十八岁左右,已诗名远播,オ华横溢。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该年初冬,二十岁的李贺参加韩愈组织的府试,并一举成名,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李晋肃、晋和进同音,他应避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后经韩愈推奖,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贺又返回长安,官任奉礼郎,只当了一个九品的小官,郁郁不得志,一生的才华无处展现。
仕途不顺是一方面,那个时代的背景又是什么样呢?(课件出示
长达八年时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人丁锐减,土地大量荒芜,藩镇割据的现象形成。唐德宗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等人的叛乱,发生了持续5年的奉天之难战争。除
了内忧之外,唐朝还有外患,唐中后期,战事不断,逐渐走向衰亡。
4.在这茫茫旷野中,作者想到自己的才华不能得以施展,怎能不焦急,因此他感収(课件出示)(女生齐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