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柳宗元教学设计
  江雪柳宗元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从“形象、意境、艺术特”等方面来赏析诗歌
  2. 诗文赏析学会运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 通过阅读与品味深入领会文本,初步掌握诗歌赏析文的一般写法,在语言学习和鉴赏能力获得同步发展。
  说明:
  诗歌通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对诗歌的鉴赏实际就是从文本出发去探求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意的过程。本文赏析先从解读诗歌的常识开始,利用想象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的形象,把画面中诗人没有直接写到的部分补充出来。再利用背景资料,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重点是学习第四节细致地赏析方法,这是作者赏析文字中最见功夫的部分。教材的示范,旨在通过阅读探讨、思考对话等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把握内容,初步掌握诗歌赏析文的一般写法。
  针对本诗歌的艺术特,作者抓住诗中的意象和文字,进行对比、联想,点染、放大,运用电影术语进行细致入微的赏析,在阅读中需要用心体会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文中关键句理清作者赏析诗歌的基本思路。
  2. 难点:深入文本,在对具体段落、词句的品读中,体会作者抓住诗中的意象和文字,运用电影术语,通过对比、联想,点染、放大等方法作细致入微的赏析。
  说明:
  本文篇幅较长,针对九年级的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抓关键句从整体上感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赏析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还是不难的,教学中需要给学生阅读思考活动的时空、同时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体会作者评析的深刻之处。
  本文难就难在作者细致的评析诗人艺术匠心上:抓住诗中的意象和文字,运用电影术语进行对比、联想,点染、放大等方法作细致入微的赏析,这种专业的评析距离学生较远。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文本读懂内容并进而学得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激趣读“题”思考1. ppt展示《江雪》这首诗,想想如何把文字转换成画面。组成了一
组艺术DV?
  2. 读题,猜猜本文会从哪些方面来赏析本诗歌。1. 交流:可以运用想象,可以“设身处地”,可以“触境生想”,也可以“意象加工”,同时将古今对接起来等。(教师可适当的引导)
  2. 可以结合刚才的转换经历,谈谈可能的赏析角度?(学生可能只注重联想与想象,教师可作引导。)准话题能使学生更快进入课堂。而读这篇也是让学生了解赏析诗歌的一些方法。
  抓关键句
  理清思路1. 表达方式:叙述与议论相结合
  2. 关键句和总结段。
  3. 解释一个文学理论术语——“仄韵”(什么是平仄、四声?)
  4. 出重点段落,并说出理由来。
  5. 读中心句和总结段。从这些句子和段落来看作者从哪些角度来赏析的?
  1. 想象部分为叙述。评析部分为议论。除第一段总起和最后一段总结外,其它每个段落的开始句都是中心句(作者的观点)。
  2. 明白所谓“押仄韵”,就是指诗歌的二、四两句的最后一个字(韵脚)——“灭”和“雪”都是
仄声。
  3. 重点段落的理由:篇幅、细致、第五段的总结等等。
  4. 本文从“形象、意境、艺术特”等方面来赏析诗歌。本环节由两大块组成,一是理清思路;二是读懂。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体会作者评析的深刻之处。
  深入文本
  体悟作者细致的评析1. 指名朗读的4、5自然段,在第4段里出与第5段呼应的句子?
  2. 作者运用电影术语的地方有哪几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局部赏析“抓诗眼”。
  4. 引导学生投入地朗读这部分文字,体会作者抓住诗中的意象与文字,进行对比、联想,点染、放大,从不同角度进行细致入微的评析。1. 到“背景”部分。
柳宗元的作品  2. 抓住“远距离镜头”部分。
  3. 到“缩小和放大”的处理技巧。
  4. 出“景物与内在精神”虚实相间部分。
  5. 画龙点睛之笔——寒江雪的意境。教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层递性和思维量,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要让他们在阅读、圈划、交流等学习活动中,体会作者紧紧抓
住诗中的意象和文字,运用电影术语进行细微的赏析方法。
  归纳语言特点及赏析方法
  1. 表达方式:
  2. 作者运用了一些“副词和关联词”使得的层次很清晰,表意明确。
  3. 赏析方法(略)交流、探讨。
  1.联想、想象部分是叙述,评析部分是议论。
  2.关键词如:首先、其次,由此可见、可是、相反,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等。
  3. 从“形象、意境、艺术特”等方面来赏析诗歌。重点是艺术特。通过总结归纳,从而初步掌握诗歌赏析文的一般写法。
  布置作业
  1. 说说背景资料包括那些?它对诗文赏析有何作用?
  2. 请模仿本文这种写法,对柳宗元《渔翁》进行赏析。背景资料包括:作者的基本思想状态,时代背景,作品背景,鉴赏对象的相关信息等。它可以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等。
  完成作业。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通过搜集开拓视野、增加累积。在积累中提高赏析能力。
  江雪柳宗元教学设计篇二
  【设计理念】
  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
  【设计特】
  在关键处提问,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古诗。
  2. 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意境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 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 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 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 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 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 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 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 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
  2. 板书“注释”。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 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 “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 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 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 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 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
  2. 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案”。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3. 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五、 课外延伸。
  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立体侧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唐诗。
  (一)《渔歌子》
  1. 这首诗是作者厌恶了官场污浊的生活,而宁愿过那种“不须归”的隐居生活。
  2. 自己根据注释,读懂这首诗。
  3. 背诵古诗。
  (二)《枫桥夜泊》
  1. 根据注释自己读读这首诗。
  2. 猜猜看,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 背诵古诗。
  六、 总结。
  【教后感悟】
  优秀的古诗文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正是因为她们凝结着作者个人的魅力、气质、灵魂,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因此,在教学古诗时,除了让学生理解诗文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关注背后的人文因素,这样,短短的几十个字,才会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