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济儒的柳宗元
导读:尽管柳宗元自称“自幼好佛”,天台宗也把他列为重巽的俗家弟子。 但他却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博采众家,苏轼赞许他“儒释兼通、道学纯备。” 他对佛教的接受,主要是领会佛教义理,以图“统合儒释”,把佛教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七七三至八一九),是古文运动的主将,杰出的散文家与诗人,在文坛上与韩愈齐名。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山西)。他的父亲柳镇,历任录事参军、长安主簿及殿中御史等官职,为人刚正,富有学识,所交多天下善士。母亲卢氏,是一位具有文化素养的妇女。有一次,柳镇在吴地为官,她带着孩子在长安,家中缺少书籍,于是,她凭着记忆,为刚满四岁的柳宗元传授十几篇深奥的辞赋。家庭的教养、父母的为人,对柳宗元性格的形成以及学习造就,都有深刻的影响。十三岁那年,柳宗元作了一篇向德宗道贺的奏表,这是他在中唐文坛上初露头角。
柳宗元自幼信佛,这与他家庭环境有关。他少年时,随父亲去任职的洪州(今山西南昌),马祖道一禅师正在那里传法,称为洪州禅,受到江西观察使李兼的礼重。李兼正是柳镇的长官,也是后来他的夫人杨氏的外祖父。当柳宗元在长安做官时,正值德宗崇信佛教,在朝廷上讲三教讲论,对佛教的发展具有风吹草偃之功。柳宗元本人也与文畅、灵澈等法师有密切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山西)。他的父亲柳镇,历任录事参军、长安主簿及殿中御史等官职,为人刚正,富有学识,所交多天下善士。母亲卢氏,是一位具有文化素养的妇女。有一次,柳镇在吴地为官,她带着孩子在长安,家中缺少书籍,于是,她凭着记忆,为刚满四岁的柳宗元传授十几篇深奥的辞赋。家庭的教养、父母的为人,对柳宗元性格的形成以及学习造就,都有深刻的影响。十三岁那年,柳宗元作了一篇向德宗道贺的奏表,这是他在中唐文坛上初露头角。
柳宗元自幼信佛,这与他家庭环境有关。他少年时,随父亲去任职的洪州(今山西南昌),马祖道一禅师正在那里传法,称为洪州禅,受到江西观察使李兼的礼重。李兼正是柳镇的长官,也是后来他的夫人杨氏的外祖父。当柳宗元在长安做官时,正值德宗崇信佛教,在朝廷上讲三教讲论,对佛教的发展具有风吹草偃之功。柳宗元本人也与文畅、灵澈等法师有密切
往还。他很赞赏东晋、刘宋以来谢安、王羲之、习凿齿、谢灵运等人与高僧支道林、道安、慧远大师交游的事迹,也称扬社会上尊礼圣教的人。柳宗元永州八记
“永贞革新”失败,所谓“八司马”被贬,柳宗元谪居南荒永州,当时他处在壮年时期。刚到永州时,他没有官舍,寄居在一座古庙龙兴寺,那时他已鳏居,老母卢氏年近七旬,同赴永州,仅半年就因为水土不服而病逝。柳宗元在身心上都受到严重摧残,龙兴寺重巽和尚是湛然的弟子,对他多所照应,两人成为方外知交,经常共同探讨佛理,因此,柳宗元为他写了《巽公院五首》,其中《净土堂》一首:
结习自无始,沦溺穷苦源,
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
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
清冷焚众香,微妙歌法言。
稽首愧导师,超遥谢晨昏。
柳宗元描写重巽和尚重修净土院焕然一新的景象,表示自己领悟我空、法空、空空等三空的真理,同时肯定西方净土。
另一首《禅堂》写道:
“永贞革新”失败,所谓“八司马”被贬,柳宗元谪居南荒永州,当时他处在壮年时期。刚到永州时,他没有官舍,寄居在一座古庙龙兴寺,那时他已鳏居,老母卢氏年近七旬,同赴永州,仅半年就因为水土不服而病逝。柳宗元在身心上都受到严重摧残,龙兴寺重巽和尚是湛然的弟子,对他多所照应,两人成为方外知交,经常共同探讨佛理,因此,柳宗元为他写了《巽公院五首》,其中《净土堂》一首:
结习自无始,沦溺穷苦源,
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
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
清冷焚众香,微妙歌法言。
稽首愧导师,超遥谢晨昏。
柳宗元描写重巽和尚重修净土院焕然一新的景象,表示自己领悟我空、法空、空空等三空的真理,同时肯定西方净土。
另一首《禅堂》写道:
发地结菁茆,团团抱虚白,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
这是借诗谈禅,表现空有双亡、心境一如的境界。
这段期间,他写了不少宣扬佛教的诗文,其中包括一些释教碑。他写释教碑是因为他结交的多为僧侣,在佛教界中有很高的声望。这些碑文中,以写慧能的《曹溪第六祖赐諡大鉴禅师碑》为最重要的佛学著作。
元和四年(八○九)九月,柳宗元至永州法华寺游览,饱览西山胜景的山峦秀,写下了《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四篇游记。当时住在法华寺构西亭,认识一位僧侣“觉照”,他当下就着法师的名号,写了《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发挥佛教义理“觉”与“照”的真义。三年后,柳宗元又游览袁家渴一带,写下《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四篇。以上八篇游记,就是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
这是借诗谈禅,表现空有双亡、心境一如的境界。
这段期间,他写了不少宣扬佛教的诗文,其中包括一些释教碑。他写释教碑是因为他结交的多为僧侣,在佛教界中有很高的声望。这些碑文中,以写慧能的《曹溪第六祖赐諡大鉴禅师碑》为最重要的佛学著作。
元和四年(八○九)九月,柳宗元至永州法华寺游览,饱览西山胜景的山峦秀,写下了《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四篇游记。当时住在法华寺构西亭,认识一位僧侣“觉照”,他当下就着法师的名号,写了《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发挥佛教义理“觉”与“照”的真义。三年后,柳宗元又游览袁家渴一带,写下《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四篇。以上八篇游记,就是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
柳宗元自认为对佛教有独特的认识与领会,他注重佛教义理的阐扬。例如他与韩愈之间就佛教问题进行过激烈的论争。他两人是好朋友,对于文学观,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古文创作上互相服膺推崇,共同成为古文运动的领袖;但是,韩愈是儒学古文主义者,认为佛道横流是纲纪紊乱的根源,要挽救世运就要承袭周孔圣人之道,因而大力辟佛。
柳宗元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士大夫,所以当晚年在永州做官,仍是兢兢业业,尽心吏治,他接受佛教的同时,也努力以佛济儒,把佛教的观念纳入儒家的理论系统。他强调佛教的伦理观,主张孝敬父母,并提出佛经中有《大方便佛报恩》等十篇宣扬孝道的经典。他把佛教的心性学说与儒家的性善说相结合,又把儒家的礼义与佛教的戒律等同起来。在《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中说:“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则丧。是故离礼于仁义者,不可与言儒,异律于定慧者,不可与言佛。”柳宗元的这种思想,正是佛教思想进一步与中国儒家融和的表现。
佛教思想在柳宗元的创作中有相当大的影响,佛教的碑文、记祠庙、赠僧侣的文章等,在他文集中占有相当的份量,一百四十多首诗中,与僧侣赠答或宣扬禅理的就有二十首。他的释教碑多涉及僧史、僧传,也有不少谈到佛理。
元和十年正月,柳宗元接到长安的赦令,于二月回到京城长安,但三月又被贬到更远的柳
柳宗元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士大夫,所以当晚年在永州做官,仍是兢兢业业,尽心吏治,他接受佛教的同时,也努力以佛济儒,把佛教的观念纳入儒家的理论系统。他强调佛教的伦理观,主张孝敬父母,并提出佛经中有《大方便佛报恩》等十篇宣扬孝道的经典。他把佛教的心性学说与儒家的性善说相结合,又把儒家的礼义与佛教的戒律等同起来。在《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中说:“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则丧。是故离礼于仁义者,不可与言儒,异律于定慧者,不可与言佛。”柳宗元的这种思想,正是佛教思想进一步与中国儒家融和的表现。
佛教思想在柳宗元的创作中有相当大的影响,佛教的碑文、记祠庙、赠僧侣的文章等,在他文集中占有相当的份量,一百四十多首诗中,与僧侣赠答或宣扬禅理的就有二十首。他的释教碑多涉及僧史、僧传,也有不少谈到佛理。
元和十年正月,柳宗元接到长安的赦令,于二月回到京城长安,但三月又被贬到更远的柳
州去作刺史。六月,抵达柳州任上,开始了解当地的民情风俗,引导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兴办学校,使当地青年获得教育的机会。由于柳宗元坚持“以民为本”的政治理想,经过三年的努力,使柳州面貌一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十四年的边地谪居生活,严重地摧残了柳宗元的身心,在永州时已是病魔缠身,到柳州后,因为工作辛苦,病情更加恶化。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病逝柳州,终年四十七岁。他在临死之前,写了一封信给刘禹锡,请他整理保存自己全部文稿,后来刘禹锡替他编为《柳河东集》,并为他作序。柳州人民在他死后三年,兴建了庙宇。现在的柳州市有一座人民公园,里面还完好保存着柳侯祠和他的衣冠冢,表示对他永远的怀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