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写景。开篇“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二句写出了作者在重阳节傍晚于篱边饮酒,正值秋菊开放、花香四溢的美好景象。“独在异乡为异客”,则是以双重身份来写自己的孤独:一方面是自己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另一方面是自己以“异客”的身份来作“异乡”的客。通过这一反复的申述,表达出作者孤身一人在他乡作客的惆怅和孤独感。“佳节又重阳”则点明时令,交代重阳节正逢秋分,夜渐长、气渐凉,时令已进入深秋,更增加了作者的孤寂感。因此,作者在孤寂中所见之景、所忆之人、所感之情,都带有一种凄清萧疏的彩。“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写得笔锋一转,由上片的凄清萧疏的写景转入下片的情景交融的抒情。作者以“黄花”(即菊花)自喻,自况以战地黄花(菊花)为战场上的英雄,以从容不迫、意气风发的英雄概貌傲视着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秋高气爽。
下片抒情。“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直抒作者的孤寂之感,是上片“有暗香盈袖”所引发的直接结果。“莫道不销魂”,直点离情。用“帘卷西风”来说明良人远征在外;其中一“卷”字写出了西风乍起、寒气袭人,而作者正于闺房之中独对青灯,既思良人,又伤秋
景,所以更加消魂。“人比黄花瘦”一句是全词的主调。以花木之“瘦”,比容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但此句则是并非完全套用前人诗词,而是有出蓝之妙的。一方面,“瘦”字带上了明显的感情彩,刻画了一个因相思而消瘦的形象;另一方面,“瘦”字提出之后,还隐含了作者对深闺寂寞、独此一人、无心梳妆打扮、容颜无华的怨恨和无奈。
这首词的艺术特之一是对比手法的运用相当成功。特别是把佳节团圆的欢乐场面与作者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的悲苦心境作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既写出了菊花的繁荣怒放,又写出了菊花凋零后憔悴枯萎的景象。通过这种对比所造成的艺术效果,无疑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悲愁之深、孤寂之感。
此外,这首词的另一个艺术特是语言精练优美,含蓄蕴藉。比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二句,“东篱”既实指采菊之地,又是借指陶渊明(陶渊明《饮酒》诗中有“采菊东篱下”之句),“暗香”则是指菊花之香,“盈袖”则暗用了《西厢记》中“香袖凭肩”的语言来写出黄昏后作者执杯把盏时对月赏菊的雅致。又如“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销魂”则语意双关:一则形容因离别而愁苦的心魂都要消散,二则指因相思而憔悴的面容无人欣赏;一个“瘦”字则直接点出了作者因相思而憔悴的容颜。这种表达方式含蓄委婉,曲折细腻地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相思之情。
饮酒赏析总之,《采桑子·重阳》是一首以自然景物为衬托、以人物情感为主线的词。通过对重阳节时菊花盛开、黄花怒放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相思之情以及对团聚和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渴望。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感情真挚、风格高雅,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