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里,飞鸟一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
B(表现出诗人闲适、淡泊、恬静、悠然、愉悦的心境)
2.选出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没有隐居在深山,而是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心远”一词,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迷惘的情形,也表达出诗人因辞官归隐后淡泊的忧伤。
D 归隐山林的情趣。
(二)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饮酒赏析
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2.这首诗的题目为“春望”,请细读一、二两联,说说杜甫望见了哪些景象?这是一种什
么抒情手法?(2分)
京城的荒凉和春天的绚丽景象。(每点1分,共2分)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每问1分,共2分)
4. 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2分)
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示例二: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眼泪;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仅简单翻译给1分,发挥想象,理解准确给满分。)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能力。杜甫继承了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
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5.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B(2分)这种愁情不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至”,因为前面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句”。诗人的愁情是忧国思亲。
6.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
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2分)
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2分)
7.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4分)
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2分)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2分)
(三)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问题。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请你选取一联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你脑海中呈现的战争场面,并写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示例: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中浓艳得如紫。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2. “秋”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或借秋的萧索表现愁绪,或借秋的活力
表现朝气……下列诗句中,与《雁门太守行》中“秋意”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答案:D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3. 李贺的诗常以奇特的景物、瑰丽的想象、传神的语言创造意境。请结合诗句,从一至两方面谈谈你阅读的体验。(3分)
示例1:这首诗首联用“黑云”作为比喻,突出敌人兵力众多,来势凶猛。“甲光”写出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着金光,表现了战士的气宇轩昂。颔联用满天的“角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从听觉角度把人带入到鼓角争鸣、杀声入云的场面,使我感受到战争的艰苦和残酷。
示例2:这首诗通过一系列表现彩的词语来描绘战争场面。比如首联的“黑”与“金”两相对照,黑云表现了紧张的氛围,金的甲光则给人无比威严的感觉。颔联的“燕脂”“紫”写出了寒夜里,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给人悲壮之感。这些词语构成彩斑斓的画面,表现了战斗的惨烈,给我一种奇诡的感觉。
示例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二字表现了黑夜行军的特点,“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的豪情。“霜重鼓寒”写出了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我感受到驰援部队黑夜行军,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我体会到了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以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意境体验)
4. 诗歌的后四句借“临易水”,歌颂了守边将士①的英雄气概,也借“黄金台”之
典表达了②的情感。(2分)
①视死如归②忠君报国(渴望重用)(共2分。共2空,每空1分)
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颜表达情感的句子,除了《雁门太守行》外,你读过的句子还有:“①”“②”。(试卷中出现的除外)(2分)
白云千载空悠悠浮光跃金(2分。每空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
6.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彩,请你在画线诗句中选择一处与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2分)
“燕脂”写出战场大块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展现战斗的激烈与悲壮。
“凝夜紫”写出战士们血染沙场,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展现战斗的悲壮与惨烈。
7.“云”是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文时常用的形象,下列诗句中对于“云”形象的赏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荡胸生曾云”作者以“云”抒怀,通过描写遥看泰山层层涌起的白云,抒发自己云气涤荡,无比开阔胸襟。
B.“不畏浮云遮望眼”作者以“云”喻难,表现作者不畏艰难,勇于变法革新的决心和抱负。C.“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以“云”写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作者因为边关天气恶劣而低落的心情。
D.“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以“云”咏叹,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C(2分)
8. 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全诗以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C
(四)阅读《赤壁》和《泊秦淮》,完成问题。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结合原诗具体内容,分别谈谈作者是如何借“东风”和“商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4分)
《赤壁》中作者认为如果没有“东风”,赤壁之战可能会是另一种结果,借此表达对历史(或“功业”“机遇”“自身遭遇”等)的思考。《泊秦淮》中作者通过对商女
演唱的描述,写出当时只图享乐而“不知亡国恨”的浮靡风气,表达了对国事的
忧怀。
评分标准:4分。每首诗2分,其中结合原诗具体内容1分,思想情感1分。
2.诗评,即对诗歌的评论。以下几则诗评,评论《赤壁》的一项是①,评论《泊秦淮》的一项是②。(在答题卡上填涂选项的字母序号)(2分)
A.意致缠绵,语调谐婉。
B.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
C.亡国之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
D.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
①B ②C
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
3.除了《泊秦淮》首句以外,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很多写到“月”的诗句,其中,你读
过的一句是“”。(1分)
示例一:明月几时有
示例二:我寄愁心与明月
评分标准:1分。是写月的古诗句即可,有错字不得分。
4. 本诗开头一句由沉埋的断戟,触发了对战争风云的回想。下列诗词也运用了这种方法开头的一项是(1分)
A.《诗经•周南•关雎》B.《使至塞上》(王维)
C.《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D.《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D(1分)
5.下列诗句中也像“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样借用了典故的一项是(1分)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A(1分)
6.下面是李白的同题材作品《咏赤壁》,与杜牧的《赤壁》比较有什么不同?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2分)
咏赤壁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示例:李诗宏观地描写了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战争场面,客观述说了吴军大胜曹军的历史。
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折戟沉沙的结局展现在读者面前,不仅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
负表现得如此蕴藉,还进一步提出了个人的独到见解。
(2分。角度1分,分析1分。)
(五)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问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