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六年级下册第三课文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学们上课一定要好好的记笔记哦!下面是整理的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的笔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诗三首原文:其一
寒⾷
[唐]韩翃
春城⽆处不飞花,
寒⾷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五侯家。
作者及古诗创造背景:
《寒食》韩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天宝十三载(754年)进士及第。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大历(766;779)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建中(780;783)初,德宗赏识其“春城无处不飞花”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
写离人旅途景,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明人有《韩君平集》。《全唐诗》仅存诗三卷
注释
①[寒⾷]寒⾷节,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④[汉宫]这⾥⽤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节禁⽕,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⑥[五侯]这⾥指天⼦宠幸之⾂。
重点句子品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这一句诗人运用了白描的修辞手法。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夜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诗人意在借古讽今。
古诗三首原文:其二
迢迢牵⽜星
迢迢牵⽜星,皎皎河汉⼥。
纤纤擢素⼿,札札弄机杼。
终⽇不成章,泣涕零如⾬。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
盈盈⼀⽔间,脉脉不得语。
作者及古诗创造背景:
这⾸诗取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而成。《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并非一人并非一时之所作,是当时的在东汉首都的也就是当时的大学生们为了追太学学生,求人生理想而远走他乡,也就时间长了,思念亲人由此而抒发的难免思念家乡,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注释:
迢迢: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
皎皎河汉女:明亮的织女星。皎皎,明亮。河汉,即银河。女,指织女星。
纤纤擢素手: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纤纤,形容手指细长。
擢:伸出。
札札: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弄:摆弄。
杼:织布机上的工具。
终日不成章:一整天也织不出布来。章,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泣涕:哭泣,落泪。
零:落。
几许:多少。
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间,隔。
脉脉:含情凝视的样子。
全诗翻译:
古诗十九首原文在银河之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北织女星明亮皎洁。(织女)纤细而柔美雪白的双手向前伸起,札札地摆弄着织布机。(她)始终无法织出一块完整的布,哭得泪如雨下。天河又清又浅,相隔究竟有多远呢?只隔一条清浅的天河,默默地深情凝望却不能说话。
全诗赏析:
《迢迢牵牛星》一韵到底,十句诗中有六句用了叠字且都用在句首,不但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
感,而且对写景写人起到“景情并生”的作用。而其所引起的让人对爱情、对生命、对宇宙的思考则更让我动容和感佩。明代钟惺《古诗归》里曾说“乐府之妙,在能使人惊;古诗之妙,在能使人思。”此言不虚也。(叠字: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法。一个字重叠后可能会增添某些附加意义,甚至可能会改变原来那个字的词性和词义。)《迢迢牵牛星》全诗运用了六组叠字: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手之秀美,织布之繁忙,形声兼备,继而生情。由景及人,使诗文更生动形象。
古诗三首原文:其三
⼗五夜望⽉
[唐]王建
中庭地⽩树栖鸦,
冷露⽆声湿桂花。
今夜⽉明⼈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及古诗创造背景: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
【释义】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鸦:鸦雀。
冷露:秋天的露水。
尽: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落:在,到。
全诗翻译: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
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
全诗赏析: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十五夜望月》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