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刊201
0.1
2
○周健
(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大连116021)
作者简介]周健,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中国文学、高等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散文主要类别的界定及其文体特征
【摘要】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两汉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唐宋散文→元明清散文的发展历程。散文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散文的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中国古代散文可以分为古代记叙散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古代议论散文和古代抒情散文四大类。
【关键词】古代散文;主要类别;文体特征
文体,指文章的体裁、类别。文体划分的标准主要是从文章
语言形式、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应用范围等方面考虑的。就语
言形式来说,古代文体可分为韵文、骈文、散文三个大类。散文
这个概念很广泛,凡韵文、骈文以外的文章,都可以称之为散
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
文→两汉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唐宋散文→元明清散文的
发展历程。散文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散文的表达方式和
内容的不同,中国古代散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古代记叙散文及文体特征游记散文
古代记叙散文源自于先秦时期的历史散文,主要为编年体、
国别体、纪传体三类。先秦记叙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西
汉的《史记》,被视为古文的典范,是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
1.叙事较完整。我国古代散文的产生是从简单的记事开始
的,逐步发展为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这类散文以记叙为主要表
现手段,一般都会铺叙出一个事件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即使是
写几件事,写几个片断,或写一个人、一人,它也是有一条贯穿
始终的叙述线索,或以人为线,或以物为线,或以时空为线,给人
一种完整感。虽然古代记叙散文可以通过几个片断的剪辑来写
人记事,但更多的却是通过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来记叙事件,表
现人物。
2.人物形象鲜明。古代记叙散文非常注重对所记人物形象
的刻画。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
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善于用对比的手
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
有特征的口语传达人物的神采与个性。作品始终以人物为中
心,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要么重彩浓抹,要么线条勾勒,表现
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3.语言简洁明快。古代记叙散文语言简洁而明快。表现在
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明,曲
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管是写人还是记事,都
体现了语言简洁明快的特点,作品极富表现力。
二、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及文体特征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酝酿于汉魏晋六朝时期的山水精神及记
游文字,在唐代真正成熟。作为重要文体的“游记”走向成熟的代
表作家是柳宗元,并对此后千年的文学进程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1.写景记事简洁生动。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常以轻快的笔调、
生动的描写,真实地叙述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作者把某地的政
治生活、社会风情和山川形胜等真实而生动地记叙下来,给人
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像王安石《游褒禅
山记》中对后洞游览过程的简笔交代被人普遍称道。记游部分
依次写来,尽陈所见,波澜起伏,言简意明,是写景的妙笔,更体
现了写景散文记事简洁生动的特点。
2.融情于景即事寄慨。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是以诗人
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
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以“山川之美”作为基本
描写对象的我国古代优秀的游记散文作家也深其三味。他们的
创作往往不停留于对自然景物的单纯描摹,而是在简洁生动的
写景过程中融入感情,抒发感慨,阐明道理,发表议论,从而使作
品既具有景趣、理趣,又达到写景与写心互相交融的艺术境界。
3.记游说理借景立论。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发展到北宋时代,
由于受当时思想界学术界比较注重务实和进取精神的影响,产
生了说理性的游记,反映了宋代散文议论化的倾向。这类作品
虽然大多记述了作者游览的山水名胜、文物古迹,但有的发表
游后的感触,记议结合,有的则立意于议论,借记游来说理。王
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就是这类游记中的
名篇。
4.取材广泛手法多样。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取材范围极为广
阔,无所不包。它不受材料大小的限制,也不必拘泥于时空,它
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奇瑰,叙述名胜古迹的沿革掌故,也
可以展示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生,真可谓是“万物皆备于我”。因
此古代山水游记散文表现手法最自由灵活。它可以叙述事件的
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文学史与文艺理论
66
语文学刊
文学刊2010.12
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达到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的有机融合,更好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三、古代议论散文及文体特征
古代议论散文源自于先秦的诸子散文。春秋战国时期,议论散文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完备的阶段。所谓“诸子百家”都属于论说文的范围。
1.议论形式多样。当时的议论散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语录体,如《论语》《孟子》主要是记录孔子、孟子平常的言论。这种论说文基本上没有完整的篇章结构,每篇的题目并不等于论题,与文章的内容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另一种是论文集,如《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这些文章都有正式的题目,每一篇文章有明确的主题,文章的结构、层次、开头结尾都很讲究。
从秦汉开始,论说文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单篇论文,体裁也趋向多样化。唐宋时期,以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轼为代表的散文家将论说文发展到了高潮。古代议论散文,时间跨度近千年。但就作品的思想内容而言,它们又都是中国传统儒家精神的延续和写照,从中可以大致了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2.善用比喻说理。在古代议论散文中,
巧妙地运用大量比喻进行论述,是它的突出特点。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喻能把抽象的道理表达得具体生动,明白易懂,从而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有的作品还集中了好多并列的比喻,
从同一角度反复地说明问题。如《孟子》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大多浅近简短而贴切深刻,比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离娄上》),以一个简单的比喻,表现民众归仁的必然趋势。《荀子》大量运用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譬喻,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形象化,使深奥的理论浅显易懂。比如《劝学》篇,几乎都是引类比喻重叠构成,并且比喻的运用变化多端,或正反为喻,或并列为喻,词采缤纷。
3.语言丰富多彩。古代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
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
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先秦诸子都是语言大师,在语言艺术上取得了很高成就。这些文章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加文章的论辩能力。文章或采用排偶句式,音节铿锵;或铺排渲染,增强气势。
而作者或朴实质朴,或华丽雕琢,或婉约隽永,或放纵恣肆的语言风格,更使得作品气势恢弘,富有感染力。古代议论散文中,还蕴含大量的词汇和丰富的成语,丰富了我们的语言。
四、古代抒情散文及文体特征
我国的抒情散文萌芽于先秦。在先秦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中,都蕴藏着作者充沛的情感。其中,
《庄子》最具抒情性,全书中的许多篇章,都已经是较为成熟的哲理抒情散文。汉代以后,抒情散文迅速发展,蔚为大观,出现了许多名篇佳制。尤其到了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在整个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抒情散文的创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情感奔放强烈。
古代抒情散文本来就是为了写情。叙事、写景、状物也都是为了抒情,情感是建构文本的基础。抒情散文在内容上强调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在表现手段上则以抒情为主,并辅之以描写、记叙和议论。抒情散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让读者走进作者营造的情境中,产生不由自主的感动。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都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抒情托物言志。古代抒情散文是采用散文的形式,通过抒情的手法,来表达作者意志的一种文学样式。因此,有人称它为“抒情言志散文”。它以抒发感情、表现怀抱为中心。首先,它往往是对国事家事,有感于中而发之为文,故抒情言志是交互为用的。著名的《滕王阁序》就是代表性作品。作者借讴歌赞美或欣赏咏叹事物,来比况或寄托自己的意志,抒写才士不遇的悲情。
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这样的例子,在古今散文中是举不胜举的。
3.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优秀的抒情散文,
都是字字扣着情来描写的。
景象栩栩如生、情景动人心弦,在写景中借景抒情体现了作者的写作主旨。秀丽的景加上文人卓越的才华,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
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这样的景,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长江边,作者心境如水,啜饮着美酒,吟诵着关于明月的诗文,寥寥数笔,作者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读着这段文字,却如身临其境一般,扇动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4.语言优美富于文采。散文最能给人以直观美感的,是见情见性的语言。语言的优美表现在准确的用词、变化多样的句式、
不一而足的修辞手法、朗朗上口的音韵绝律等方面。古代抒情散文非常讲究语言的艺术,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表现在讲究文采上,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彩,着力表现事物的“画意”,再现美好的形象。有的散文作家有意识地化常语为奇语,以更好地表现散文的“诗情”和“画意”。表现在灵活疏放上,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任情穿插,时而叙述,时而议论,时而抒情,或将它们水融起来。可谓腾挪翻飞,无不得心应手。表现在注重节奏上,句式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乐美。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