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历案
【设计者】
夏小雨
【内容出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写人记事散文”的第二篇课文P32-33。(1课时)
【课标要求】
将品文与品人落到实处;练习给课文加旁注;合理安排教学课时,丰富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该单元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据此,我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2、借助相关资料,以“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将焦点放在文中三则韵文上,深入探究梁任公先生热心肠,体会其真性情与爱国情怀,以及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 。
3、通过小组合作、小组探究、练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能力 。
【学习过程】
资源与建议
1、在学习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师注重引导,“以学定教”,首先从文中重点字词入手,进而梳理文段,分析梁任公的人物形象特点,终而探究梁任公“热心肠”的具体表现。
2、“深入探究梁任公先生的热心肠”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要注意层层深入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分析三则韵文“以意逆志”,联系梁启超先生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知人论世”),结合补充资料进行深入理解。
梁实秋散文课前预习
熟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完成以下预习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戊戌( ) 莅( )校 叱咤( )风云 迥乎不同( )
箜篌( ) 精悍( ) 激亢( ) 蓟( )北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叱咤风云:
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博闻强识:
涕泗交流:
3、解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由标题我们可以知道 这些信息;题眼是:“ ”。
4、梳理文段
段:
(题眼) 段:
段:
5、分析梁任公先生的人物形象特点(形象特点+人物刻画手法)
要求:在文中勾画出体现梁任公形象特点的句子,在旁边批注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和所使用的人物刻画手法。
【资料补充】
1、《箜篌引》:据《乐府诗集》卷二十六所引述的晋人崔豹《古今注》云:“《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
2、《桃花扇》:《桃花扇》是一曲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剧,“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其中,“高皇帝,在九天,不管……”出自《桃花扇》第十四出《哭主》: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消息传到江南,南明王朝大臣一片惊惶。曲中“高皇帝”即崇祯,此出戏写左良玉等哭拜崇祯皇帝。
3、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3、梁实秋:梁实秋从清华毕业后,为觅求救国强民真理,又到哈佛留学,师从导师白璧德,学习并接受新人文主义思想,遗憾的是,他所接受的这一思想观念,并未在中国大地上落到实处。当20世纪40年代梁实秋在位于重庆北碚的雅舍里,回忆过往,追念先贤时,他才怀着不太平静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课堂活动一:整体感知
1、展示学生预习情况,教师总结。(见课前预习3、4题)
课堂活动二:形象分析
1、小组合作:
本文体现了梁任公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要求】
1 再次快速阅读全文,勾画体现梁任公形象的原句,圈出可直接概括梁任公形象特点的关键词,批注概括形象特点和人物刻画手法;
2 1-4组:总结1—4段;5-8组:总结5-10段;
3 独立思考2分钟,组内交流3分钟,做笔记理清思路,确定中心发言人;
4 答题思路:概括形象特点+人物刻画手法+结合原文分析
【组内交流】
【教师归纳概括】
梳理文段 | 形象特点 | 人物刻画手法 | 总结 | ||
演讲背景 | |||||
演讲 过程 | 出场 | ||||
开场白 | |||||
演讲内容 | 朗诵 | ||||
讲解 | |||||
表演 | |||||
课堂活动三:探究研读
1、小组合作探究:
梁任公先生的“热心肠”在文中如何体现?从三则韵文进行分析。
【组内交流】
【教师归纳概括】
韵文 | 以意逆志 | 知人论世 | 总结 |
《桃花扇》 |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
《箜篌引》 | |||
课堂活动四:感悟与提升
1、感悟大师风范
2、写作提升:
疫情当下,谈谈我们作为青年应有怎样的“热心肠”。
【检测与作业】
1、下列一段文字介绍了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取向”,请用一句话概括游欧后梁启超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不能用否定句,字数不超过45字)
游欧前梁启超的文化取向与新文化运动是一致的。游欧回来梁增加了反省现代性的支点,其与新文化运动原主持者间的关系是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就是认同新文化运动所彰显的几大原则:关注新青年,支持青年运动;民主与科学;精神解放,思想自由。所谓存异,即在于对“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一“新文化的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不尽相同。他主张对西方学说也不应盲从,坚持反对“科学万能”论,将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视角有力的引入中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则反对全盘否定,主张借助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重新估价和整理国故,以发展新文化。
答:
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①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②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③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