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一、【走进作者】
梁实秋(1903-1987),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北京。1915年入清华学校学习。1923年赴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主修欧美文学。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1949年6月,抵达台湾,长期执教于台湾师范大学。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二、【背景资料】
梁实秋是台湾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台湾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小品,广泛涉及人生世态,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本文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作者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
梁实秋(1903-1987),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北京。1915年入清华学校学习。1923年赴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主修欧美文学。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1949年6月,抵达台湾,长期执教于台湾师范大学。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二、【背景资料】
梁实秋是台湾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台湾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小品,广泛涉及人生世态,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本文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作者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
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他文章取材很世俗,人人都有此经历,一经点出其中的闪光点,自然引起普遍共鸣。行文幽默、情趣高雅、文字简洁、文采斐然、文笔活泼,深得读者珍玩。琐事入笔,典雅出锋,这是梁文的成功之处。
2、《雅舍小品》初版于1949年,收小品散文34篇。续集于1973年出版,收作品32篇;三集于1982年出版,收作品37篇;四集于1986年出版,收作品40篇.四集合订本亦于1986年出版,共收文章143篇。《雅舍小品》中的「雅舍」,即作者的居室.在抗战期间,作者因避战火而到了四川的北碚,跟同学吴景超夫妇合资在北碚买了一幢房子.由于房子筑在路边的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便用吴景超夫人龚业雅的名字,替居室命名为「雅舍」.后来,他应邀在重庆出版的《星期评论》写专栏,以「雅舍小品」为栏目,每星期一篇,每篇二千字,以笔名「子佳」发表,写了十多篇.虽然后来《星期评论》停刊,但「雅舍小品」还是继续写下去,散见于重庆,昆明的一些刊物.抗战胜利后,梁氏有意把作品辑为一册,交商务印书馆印行.可是由于当时内战方殷,终因纸张太贵而无法即时出版.直到台湾后,才由正中书局出版.
2、《雅舍小品》初版于1949年,收小品散文34篇。续集于1973年出版,收作品32篇;三集于1982年出版,收作品37篇;四集于1986年出版,收作品40篇.四集合订本亦于1986年出版,共收文章143篇。《雅舍小品》中的「雅舍」,即作者的居室.在抗战期间,作者因避战火而到了四川的北碚,跟同学吴景超夫妇合资在北碚买了一幢房子.由于房子筑在路边的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便用吴景超夫人龚业雅的名字,替居室命名为「雅舍」.后来,他应邀在重庆出版的《星期评论》写专栏,以「雅舍小品」为栏目,每星期一篇,每篇二千字,以笔名「子佳」发表,写了十多篇.虽然后来《星期评论》停刊,但「雅舍小品」还是继续写下去,散见于重庆,昆明的一些刊物.抗战胜利后,梁氏有意把作品辑为一册,交商务印书馆印行.可是由于当时内战方殷,终因纸张太贵而无法即时出版.直到台湾后,才由正中书局出版.
内容大要 《雅舍小品》的文章,本来都属于专栏式的作品,而且都是短篇,没有太大的连贯性.其中所写的,涉及不少作者熟悉的真人真事.根据作者自述,《雅舍小品》中的作品“虽多调侃,并非虚拟”,可以看出作品内容的真确性和写作的取向. 《雅舍小品》每篇作品不出二千字,写的都是身边琐事,生活随笔.既不涉及政治思想,也不谈中西文化问题.全书固然没有统一的主题,所写的都是独立成篇,而且题材多是随手拈来的.初看题目时,可能给读者平凡的感觉,但细看内容后,却又别饶趣味.像《握手》,《理发》,《衣裳》,《女人》,《男人》,《洗澡》,《牙签》等,平常人绝对想不到这样平凡的题目,竟然可写出这么丰富的内容.作者在《雅舍》一篇中说,他的作品是“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的.至于书名用“雅舍”二字,只在点明写作的所在地而已。
三、【积累整合】
1.字音识记
轮廓(kuò) 酒糟(zāo) 玉箸(zhù) 油渍(zì) 鼾声(hān)
敷衍(fū yǎn) 按捺(nà) 张东荪(sūn) 冗长(rǒng) 选辑(jí)
2.字形辨识
澄 澄清 糟 酒糟 渍 油渍 辨 辨别
三、【积累整合】
1.字音识记
轮廓(kuò) 酒糟(zāo) 玉箸(zhù) 油渍(zì) 鼾声(hān)
敷衍(fū yǎn) 按捺(nà) 张东荪(sūn) 冗长(rǒng) 选辑(jí)
2.字形辨识
澄 澄清 糟 酒糟 渍 油渍 辨 辨别
橙 柳橙 槽 梁实秋散文牛槽 债 债务 辫 辫子
瞪 瞪眼 漕 漕运 啧 啧啧 辩 辩解
3.词语释义
《官场现形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专门揭露官场黑暗。它不但写出了大批形形道德败坏的贪官污吏,而且写出了清末卖官鬻爵、招权纳贿的官场运动机制。
榜眼: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完备于唐。到了明清,科考分为科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第四级,由天子主持。及第者称进士。其中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张东荪:sūn 1886年生,知名政治学者,“中国民主同盟”成员,1949年时是燕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燕京大学取消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瞪 瞪眼 漕 漕运 啧 啧啧 辩 辩解
3.词语释义
《官场现形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专门揭露官场黑暗。它不但写出了大批形形道德败坏的贪官污吏,而且写出了清末卖官鬻爵、招权纳贿的官场运动机制。
榜眼: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完备于唐。到了明清,科考分为科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第四级,由天子主持。及第者称进士。其中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张东荪:sūn 1886年生,知名政治学者,“中国民主同盟”成员,1949年时是燕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燕京大学取消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作金石声: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清通:意谓用词造句通顺清洁,这是语法的范围。
气盛言宜:所谓“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
清通:意谓用词造句通顺清洁,这是语法的范围。
气盛言宜:所谓“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
朴拙: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出于自然。
四、【文本探究】
1、结构脉络:
相貌、行为 不修边幅
印象最深 发怒 凶、开口就骂人 怅 惘
选辑教材 思想开通
使“我”受益最多 讲课:介绍作者、朗诵课文 教学认真投入 敬 慕
批改作文 语文功底深厚
2、解析重点:
(1)请用一些词语概括出国文老师的特点。
【提示】丑、不修边幅、书呆气、糊涂、爱喝酒、真性率直、平等对人、有趣;有才气(眼界宽、对作品领会深入、修改文章老辣)。
(2)我对国文老师的感情怎样?前后有何变化?
【提示】可笑——有兴趣——佩服——真心佩服——感恩——怀念
四、【文本探究】
1、结构脉络:
相貌、行为 不修边幅
印象最深 发怒 凶、开口就骂人 怅 惘
选辑教材 思想开通
使“我”受益最多 讲课:介绍作者、朗诵课文 教学认真投入 敬 慕
批改作文 语文功底深厚
2、解析重点:
(1)请用一些词语概括出国文老师的特点。
【提示】丑、不修边幅、书呆气、糊涂、爱喝酒、真性率直、平等对人、有趣;有才气(眼界宽、对作品领会深入、修改文章老辣)。
(2)我对国文老师的感情怎样?前后有何变化?
【提示】可笑——有兴趣——佩服——真心佩服——感恩——怀念
(3)文中除第2自然段和末段提及“徐老虎”外,其余的地方既不用这绰号,也不直呼其名“徐镜澄”,而是一律以“先生”、“老先生”、“徐先生”、“徐老先生”称之。这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又,末段虽然也提及“徐老虎”这一绰号,但他所表达的感情跟第2自然段称“徐老虎”一样吗?
【提示】不称绰号,不直呼其名,而以“先生”称之,这反映出作者对他的尊敬之情。第二自然段给徐先生上绰号,那是少年时的不懂事。末段再以“徐老虎”称之,那是一种怀念,表达出对老师教育之恩的感激。
3、突破难点:
(1)你认为怎样的老师才是让学生难忘的优秀老师?作为一名国文(语文)老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提示】对于自己心目中的老师可以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传道、授业、解惑”应该是所有优秀老师的共性。
作为一位国文(语文)老师,需要具有更多、更扎实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在当代科学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的情况下,教师除了具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有自然科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方面的一般知识,这样才能
【提示】不称绰号,不直呼其名,而以“先生”称之,这反映出作者对他的尊敬之情。第二自然段给徐先生上绰号,那是少年时的不懂事。末段再以“徐老虎”称之,那是一种怀念,表达出对老师教育之恩的感激。
3、突破难点:
(1)你认为怎样的老师才是让学生难忘的优秀老师?作为一名国文(语文)老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提示】对于自己心目中的老师可以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传道、授业、解惑”应该是所有优秀老师的共性。
作为一位国文(语文)老师,需要具有更多、更扎实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在当代科学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的情况下,教师除了具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有自然科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方面的一般知识,这样才能
培养出更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4、写作借鉴:
梁实秋的散文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如下特点:
(1)欲扬先抑,似贬实褒
从文章的开头,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作者不惜笔墨,连用四个小节,写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但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作者实际上是在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外在的丑正衬托了内在的美。
(2)善抓特征,描画细腻
作者不愧为散文大家,在他的笔下,人物栩栩如生。究其因,是作者善抓特征所致。那有棱有角的脑袋轮廓,那秃秃亮亮的尖头,那方方扁扁的脸形,那总是耸得高高的肩头,那常吸溜鼻涕
4、写作借鉴:
梁实秋的散文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如下特点:
(1)欲扬先抑,似贬实褒
从文章的开头,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作者不惜笔墨,连用四个小节,写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但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作者实际上是在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外在的丑正衬托了内在的美。
(2)善抓特征,描画细腻
作者不愧为散文大家,在他的笔下,人物栩栩如生。究其因,是作者善抓特征所致。那有棱有角的脑袋轮廓,那秃秃亮亮的尖头,那方方扁扁的脸形,那总是耸得高高的肩头,那常吸溜鼻涕
的酒糟鼻子,那油渍斑斑的长袍都是我们在古今人物画廊中从未见到过的。也许作者本身就是漫画高手,寥寥几笔,人物就形神兼备了。
(3)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诙谐幽默本就是梁实秋散文的语言风格,本文依然体现了这种风格。本来回忆自己恩师的文章应该严肃庄重些,但作者偏偏不肯。你看他写老师的鼻子,一会儿说他“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一会儿说他“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 ,一会儿又说他“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真是竭尽调侃之能事,文中这样风趣幽默的描写比比皆是,但毫无做作之感,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3)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诙谐幽默本就是梁实秋散文的语言风格,本文依然体现了这种风格。本来回忆自己恩师的文章应该严肃庄重些,但作者偏偏不肯。你看他写老师的鼻子,一会儿说他“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一会儿说他“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 ,一会儿又说他“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真是竭尽调侃之能事,文中这样风趣幽默的描写比比皆是,但毫无做作之感,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