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觅渡,觅渡,渡何处?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赏析】 这是一首春恨词。 “去年天气旧亭台”说明时间在重复,空间也在重复。就在这单调乏味、作诗饮酒的重复生活中,夕阳西下了,何时能回来呢?表现出词人对人生价值的哲学思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叹逝流年,也是孤独者兼哲学家对人生各种问题的进一步思考。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道。
【思考】 这首词体现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思考?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
单音字
深邃(suì) 装帧(zhēn) 剖析(pōu)
煎熬(áo) 祠堂(cí) 惶恐(huánɡ)
歆飨(xiǎnɡ) 熠熠闪光(yì)
多音字
埋 尽 强
二、字形辨认
三、词语辨析
典型·典范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例:在美丽的杭州,继“最美妈妈”吴菊萍之后,又出现“最美司机”吴斌,这些最美人物,是所有人的道德典范。他们的救人事迹,是和谐社会的典型教材。
悉心·细心
“悉心”,指用尽全部心力去做。
“细心”,指用心细致。
例:①在它开始成长后,你还要继续悉心照顾,补充营养。
②刘洋是我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她有女性特有的细心、缜密、敏感的性格。
四、词语释义
①折服:使屈服或服从。
②惶恐:惶惧惊恐。
③乘其不备:利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机,去侵害对方。
④泰然:形容心情。
⑤彪炳史册: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
⑥涂脂抹粉:指妇女打扮。也比喻为遮掩丑恶的本质而粉饰打扮。
⑦隐恶扬善:隐瞒人的坏处,而表扬他的好处。
⑧解剖:比喻对事物作深入的分析研究。
走近作者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写作背景
梁衡说《觅渡,觅渡,渡何处?》:“由于‘左’的影响,我们曾在对待自己的早期领袖的评价上有失偏颇,是脱离了当时的实际在评价一个人——说瞿秋白是变节投降者是有失公允的。为了这段历史和瞿秋白本人的不白之冤,我几次走过瞿秋白故里的觅渡河,几经思考,写作了《觅渡》一文……既是为瞿秋白正名,更进一层的是为了总结过去,以血的历史昭示后人。”
本文写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但既没有客观叙述人物的生平业绩,也没有一般意义上的主观抒情和直接议论,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展开文章的。
【点拨】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写人散文,没有按照顺序去写人物的生平业绩,而是以人物的才华、视死如归的精神和淡泊名利、忠于内心的精神为脉络展开文章,同时也展开了作者的慨叹和思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议论和抒情。
从第1、2节中出用来总评瞿秋白先生并在全文中引起总领作用的一句话,并品味该句含义。
【点拨】 “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画”,总让人与“美”联系起来。景美,就说“诗情画意”;人美,就说好像从“画上走下来的”。能冠之以“名”者,自然是具有独特美感的,又因种种原因而显得非同一般的;若是这样的一幅“名画”,又能让人“永远读不完”。
文章为什么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题?
【点拨】 ①祠堂前原有一条河,叫觅渡河。②很好地概述了瞿秋白探索的一生。③同时,是对瞿秋白精神世界的一次探索。正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瞿秋白用在《多余的话》的篇首。
可见,标题恰如其分地概括了瞿秋白的一生。
为什么人们没有把瞿秋白忘掉?
【点拨】 他富有才华;更重要的是他选择了以天下为己任。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融化在大众的里面,假使他天天在为这世界干些什么,那么,他总是在生长。虽然衰老病死仍旧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业——大众的事业是不死的,他会领略到“永久的青年”。他的死维护的是做人的尊严。正如瞿秋白在长汀狱中所作的《卜算子·咏梅》所言:
寂寞此人间,且喜此生无主。
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
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他的一生完全可以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可他还写下了《多余的话》。
从本文可以看出梁衡散文的什么特点?
【点拨】 ①独特的视角和情理的交融。他写瞿秋白,是以瞿家旧祠堂前的觅渡河为视角——“他一生都在觅渡,但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
②从史实的拘泥中跳脱出来,到思考的新意。选择比较柔软、较富人性的独特视角,选择容易触及到历史和人物的偏僻角落,进而发挥散文自由挥洒的长处,使情感和思考的空间开阔起来。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觅渡,觅渡,渡何处?》,他把历史迷离的真相、人物真实的内心(理)和作者感伤的叹息(情)交织在一起,充分探寻瞿秋白纵横交错的复杂内心,从而达到了同类散文少有的感人深度。
“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这在一般人看来真是多余。”你觉得多余吗?为什么?
【各抒己见】
♣在《多余的话》里,我想他最可贵的,首先是那纯属于革命家的殉道者的意志和求索的勇气,古人说,丈夫立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在他这里,何谓功名呢?是毁誉参半,还是永无定论?显然很难说清。但是,作为革命家,他的一生既是用于求索,也就可能用于失败。而他失败的人生之所以仍然值得后人尊敬,就是因为,一个人生命中的精神底蕴以及他的人格品质,会比功名更深刻更有力地给历史留下重重的印记。这正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最终的意义不是军事上、政治上的,而是文化上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