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友谊梁实秋教案
谈友谊梁实秋教案
  梁实秋是个很有意思的⽼头,写了很多散⽂,他的《谈友谊》,⼤家阅读学习了?
  ⼀、第⼀个板块——说⽂本
  梁实秋的《谈友谊》是⼀篇说理散⽂。它是具有形散神聚的散⽂特点,⼜有⼀定议论说理特⾊的散⽂形式。说理散⽂往往拥有⼀个或多个中⼼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式来表达⾃⼰的某个观点。  本⽂从内容⽅⾯讲,多运⽤纵贯古今、横亘中外的典故与论说阐明⾃⼰对于友谊及交友原则的种种看法;从表现⼿法上讲,它以种种形象来参与⽣命的真理,揭⽰友谊的内在涵义及原则,给我们⼀种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事观⼤象,经过⼩节明⼤理的审美效果;从语⾔运⽤上讲,它简约⽽⼜丰盈,运⽤多种修辞⼿法,娓娓⽽谈,浸润⼼⽥⼜鞭辟⼊⾥。
  说理散⽂的另⼀个重要特点是以理服⼈,为此,理解作者⽂中所述之理,然后感悟作者如何把道理阐述透彻,将有助于学⽣思考与鉴赏能⼒的提⾼。
  ⼆、第⼆板块——说教学⽬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于⾼中语⽂说理性散⽂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标:
  知识⽬标:理解作者所持观点,了解友谊的重要以及选择朋友的原则;欣赏说理散⽂语⾔的哲理性、深刻性、凝练性的特点及本⽂引经据典、娓娓道来的语⾔风格。
  技能⽬标:通过体味重点语句的内在含义,培养学⽣的赏析能⼒,质疑能⼒、表达独⽴见解的能⼒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式。
  情感价值观⽬标:培养学⽣树⽴合宜的友谊观。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标,我把
  教学重点确定为:由“形”⼊“神”,把握⽂章的主旨;欣赏本⽂的语⾔特⾊及谐趣迭⽣、机智巧慧的⽂风。
  教学难点确定为:体悟本⽂所蕴藏的深厚⽂化底蕴和⽂化积淀。
  三、第三板块——说教学⽅法
  为了突破本课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标,我结合说理散⽂的特点和⾼中学⽣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采⽤了探究式教学法,以问题引领学⽣去探究课⽂,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感悟课⽂作者所讲之理。主要采⽤以下⼏种教学⽅法:
  1、朗读感悟法:
  结合本课的语⾔特⾊,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读⾃悟、读思结合,⽣⽣评读、师⽣评读等多种⽅式让学⽣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充分感受课⽂的思想美、语⾔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形成良好的语感。
  2、⾃主探究法:
  把握了⽂章揭⽰的道理,就能从⽂章的整体上,从较⾼的层⾯上,欣赏说理散⽂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学⽣为本”的教育观,善于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我创设⾃由、愉悦、和谐的探
究氛围,让学⽣⾃主探究,⿎励学⽣⼤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命活⼒。学⽣对全⽂揭⽰的道理有了⼀定的感悟后,不但更能理解课⽂,⽽且可以粗略地了解了说理散⽂的特点。
  3、设问谈论法:
  根据说理散⽂说理性很强的特点,我组织⼩型的辩论赛,以帮助学⽣理解和欣赏说理散⽂。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引发学⽣的质疑与思考,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讨论。学⽣各抒已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论哪种见解都是⾃⾝独⽴思考后的内⼼表⽩。这样的课堂讨论,凸现了学⽣的主体地位,有
利于培养学⽣敢于探究,敢于直⾔,勤于思考的能⼒与习惯。
  4、评价激励法: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珍视学⽣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有物,⾔⽽有理,都给予认可与⿎励。让学⽣享受思辨与表达的喜悦。
  除了以上⽅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等等。我⼒求学⽣在读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在语⾔实践中学习语⾔,在品味语⾔中积累语⾔,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法。
  四、第四版块——说教学程序 (⼀)课题导⼊
  由伯⽛⼦期的“⾼⼭流⽔”之情谊引出“友谊”的主题,导⼊课题。
  (⼆)作者简介
  通过对梁实秋⽣平以及相关作品的简介,让学⽣了解梁实秋散⽂作品的特点与⽂风,帮助学⽣理解⽂本内容。
  (三)整体感知,明确主旨
  1、散读课⽂,疏通⽂意
梁实秋散文  通过初读课⽂,请学⽣针对朗读过程中遇到的不理解的字词和不清楚的典故提出问题,由其他学⽣或教师解疑答惑,从⽽达到疏通⽂意的⽬的。
  (包括:“刎颈交”、杜甫之诗、汉光武与严⼦陵、朱元璋及孔⼦所述等)
  2、默读课⽂,把握主旨
  再读课⽂,通过以下两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明确本⽂的主旨。
  (1)⽂章从哪⼏⽅⾯论述友谊?
  (2)作者认为什么是友谊?交友的'原则⼜有哪些?
  (四)赏析词句,把握内容
  请同学们在⽂中出表达作者对“友谊”及如何交友观点的句⼦进⾏赏析,并结合⾃⾝经历谈谈⾃⼰的看法。
  此环节旨在让学⽣通过对⽂中关键句与中⼼句的把握,正确理解本⽂的说理内容,并能够对部分观点
进⾏独⽴的分析与思考,进⽽形成⾃⼰的理解与看法。
  (五)品味语⾔,感受风格
  每⼀位散⽂作家都具有⾃⼰独特的⽂风,因此对于语⾔与⽂学风格的品味应该是散⽂教学中的重
点。因此,注重引导学⽣熟读课⽂,通过“美读”的⽅式,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有声有⾊地把作者的思想智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将对作品语⾔⽂字的玩味、鉴赏寓于⽆穷的审美享受之中。
  1、贯通中西古今的引经据典
  2、善意调侃中揭露⼈性弱点
  3、平和雍容中展现智思真知
  (六)课外拓展,⽐较阅读
  将培根《论友谊》与梁实秋《谈友谊》进⾏⽐较阅读,体味两篇⽂章的内容及表达⽅式的异同点。此环节旨在拓展学⽣的课外阅读,并培养学⽣的⽐较分析能⼒及鉴赏能⼒。
  五、第五版块——说教学板书
  好的板书是⼀篇⽂章的袖珍版,是课⽂最精华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根据课⽂内容,设计了这个词语式(问题式)的板书,⼒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
  六、第六版块——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本篇课⽂的教学说明,对于本节课的课堂设计,我始终在努⼒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阅读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的理解能⼒、思维能⼒、和创造能⼒。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各种教学⼿段来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附:梁实秋《谈友谊》
  朋友居五伦之末,其实朋友是极重要的⼀伦。所谓友谊实即⼈与⼈之间的⼀种良好的关系,其中包括了解、欣赏、信任、容忍、牺牲……诸多美德。如果以友谊作基础,则其他的各种关系如⽗⼦夫妇兄弟之类均可圆满地建⽴起来。当然⽗⼦兄弟是⽆可选择的永久关系,夫妇虽有选择余地,但⼀经结合便以不再仳离为原则,⽽朋友则是有聚有散可合可分的。不过,说穿了,⽗⼦夫妇兄弟都是朋友关系,不过形式性质稍有不同罢了。严格地讲,凡是充分具备⼀个好朋友的条件的⼈,他⼀定也是⼀个好⽗亲、好⼉⼦、好丈夫、好妻⼦、好哥哥、好弟弟。反过来亦然。
  我们的古圣先贤对于交友⼀端是甚为注重的。《论语》⾥⾯关于交友的话很多。在西⽅亦是如此。罗马的西塞罗有⼀篇著名的《论友谊》。法国的蒙⽥、英国的培根、美国爱默⽣,都有论友谊的⽂章。
我觉得近代的作家在这个题⽬上似乎不⼤肯费笔墨了。这是不是叔季之世友谊没落的征象呢?我不敢说。
  古之所谓“刎颈交”,陈义过⾼,⾮常⼈所能企及。如Damon与Pythias,David与Jonathan,怕也只是传说中的美谈罢。就是把友谊的标准降低⼀些,真正能称得起朋友的还是很难得。试想⼀想,如有银钱经⼿的事,你信得过的朋友能有⼏⼈?在你蹭蹬失意或疾病患难之中还肯登门拜访乃⾄雪中送炭的朋友⼜有⼏⼈?你出门在外之际对于你的妻室弱媳肯加照顾⽽⼜不照顾得太多者⼜有⼏⼈?
  再退⼀步,平素投桃报李,莫逆于⼼,能维持长久于不坠者,⼜有⼏⼈?总⾓之交,如⽆特别利害关系以为维系,恐怕很难在若⼲年后不变成为路⼈。富兰克林说:“有三个朋友是忠实可靠的——⽼妻、⽼狗与现款。”妙的是这三个朋友都不是朋友。倒是亚⾥⼠多德的⼀句话最⼲脆:“我的朋友们啊!世界上根本没有朋友。”这些话近于愤世嫉俗,事实上世界⾥还是有朋友的,不过虽然⽆需打着灯笼去,却是像沙⾥淘⾦⽽且还需要长时间的洗炼。⼀旦真铸成了友谊,便会⾦⽯同坚,永不退转。
  ⼤抵物以类聚,⼈以分。臭味相投,⽅能永以为好。交朋友也讲究门当户对,纵不必像九品中正那么严格,也⾃然有个界线。“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轻肥”,于“⾃轻肥”之余还能对着往⽇的旧
游⽽不把眼睛移到眉⽑上边去么?汉光武容许严⼦陵把他的⼤腿压在⾃⼰的肚⼦上,固然是雅量可风,但是严⼦陵之毅然决然地归隐于富春⼭,则尤为知趣。
  朱洪武写信给他的⼀位朋友说:“朱元璋作了皇帝,朱元璋还是朱元璋……。”话⾃管说得很漂亮,看看他后来之诛戮功⾂,也就不免令⼈⼼悸。⼈的⾝⼼构造原是⼀样的,但是⼀⼊宦途,可能发⽣突变。孔⼦说,⽆友不如⼰者。我想⼀来只是指品学⽽⾔,⼆来只是说不要结交⽐⾃⼰坏的,并没有说⼀定要我们去⾼攀。友谊需要两造。假如双⽅都想结交⽐⾃⼰好的,那便永远交不起来的。
  好像是王尔德说过,“⼀个男⼈与⼀个⼥⼈之间是不可能有友谊存在的。”就⼀般⽽论,这话是对的,因为男⼥之间有深厚的友谊,那友谊容易变质,如果不是⼼⼼相印,那⼜算不得是友谊。过犹不及,那分际是难以把握的。忘年交倒是可能的。祢衡年未⼆⼗,孔融年已五⼗,便相交友,这样的例⼦史不绝书。但似乎是也以同性为限。并且以我所知,忘年交之形成固有赖于兴趣之相近与互相之器赏,但年长的⼀⽅⾯多少需要保持⼀点童⼼,年幼的⼀⽅⾯多少需要显着⼏分⽼成。⽼⽓横秋则令⼈望⽽⽣畏,轻薄儇佻则⼈且避之若浼。单⾝的⼈容易交朋友,因为他的情感⽆所寄托,漂泊流离之中最需要⼀个⼀倾积愫的对象,可是等到他有红袖添⾹稚⼦候门的时候,⼼境便不同了。
  “君⼦之交淡如⽔”,因为淡所以才能不腻,才能持久。“与朋友交,久⽽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过分的亲昵。不过“狎⽽敬之”是很难的。最要注意的是,友谊不可透⽀,总是保留⼏分。Mark Twain说:“神圣的友谊之情,其性质是如此的甜蜜、稳定、忠实、持久,可以终⾝不渝,如果不开⼝向你借钱。”这真是慨乎⾔之。朋友本有通财之谊,但这是何等微妙的⼀件事!世上最难忘的事是借出去的钱,⼀般认为最倒霉的事⼜莫过于还钱。⼀牵涉到钱,恩怨便很难清算得清楚,多少成长中的
友谊都被这阿堵物所戕害!
  规劝乃是朋友中间应有之义,但是谈何容易。名利场中,沆瀣⼀⽓,⾃⼰都难以明辨是⾮,哪有余⼒规劝别⼈?⽽在对⽅则⼜良药苦⼝忠⾔逆⽿,谁⼜愿意让⼈批他的逆鳞?规劝不可当着第三者的⾯前⾏之,以免伤他的颜⾯,不可在他情绪不宁时⾏之,以免逢彼之怒。孔⼦说:“忠告⽽善道之,不可则⽌。”我总以为劝善规过是友谊之消极的作⽤。友谊之乐是积极的。只有神仙与野兽才喜欢孤独,⼈是要朋友的。“假如⼀个⼈独⾃升天,看见宇宙的⼤观,星的美丽,他并不能感到快乐,他必要到⼀个⼈向他述说他所见的奇景,他才能快乐。”共享快乐,⽐共受患难,应该是更正常的友谊中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