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是教科版第十册一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及夜晚不同时段的美丽景象。教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仔细品味,注意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运用了“自主阅读,点拨方法,品赏感悟,升华延伸”的自主学习模式,力求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科学地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加深理解和体验,实现自主阅读,引入批注,展示个性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峡教案
2、读懂课文,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边读边想象三峡秋天的美丽景,体会作者对三峡之秋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抓住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美
谈话导入,欣赏三峡风光短片,引入新课,板书题目。
二、自主表达,感知美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2、认读生字。
3、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一三峡的秋天给作者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生汇报:
4、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用横线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生汇报(板书:早晨 中午 下午 夜晚)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重在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入手,注重学生对课文、对三峡秋天的直觉感受。在学生汇报时请他们选择一两个文中或者自己想到的词语,概括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什么呢?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会被打开,许多书本中没有的词语充满课堂,教师同时相机让他们简单说说理由,并让学生把词语写到黑板上,这样既拓展了文本内涵,也还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三、精读感悟,欣赏美
1、早晨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三峡的早晨有什么特点?作者重点描写的景物有哪些?
汇报: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三峡早晨的特点,你觉得哪个词比较合适呢?作者都抓住了哪些有特的景物来表现出早晨明丽的美呢?
生汇报:
(4)指导朗读。
(5)总结学法。
2、小组合作学习3——6自然段。
汇报学习收获:
(1)中午
生汇报,中午的三峡是热烈的。(板书:热烈)
生: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的照耀下的彩,水势,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师朗读这一自然段,学生想象此时的三峡的景。
指导读文。
(2)下午
生:下午的三峡的特点是平静,作者重点描写的景物是雾和江水,青的雾使峡里的黄昏来的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了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平静。
师:下面请同学们同桌配合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谁愿意来试一试?(提问一组)
(3)夜晚
生:三峡夜的特点是宁静。(板书)
生:作者抓住了渔火、灯标、汽笛、月等几处景物表现三峡夜晚的特点。
课件出示:而月光,从上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夜,终于来了......沉沉欲睡。
课件出示:而月光,顺着深深的.......从山上挂起。
品读感悟,用“像......又像......”造句。
指导学生配乐有感情的朗读5、6自然段(多么独特的三峡月夜啊,你能把体会到的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2-3人)
3、体会文章开头结尾的写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精彩句段。教师先集中指导一段,然后引导学生迁移学法,同时让他们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及句子,把自己的感受以批注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欢之情,带领学生陶醉在三峡秋天的美妙与神奇之中。】
四、交流感悟,创造美
1、总结写法。
2、布置小练笔:描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设计意图:“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所大力提倡的。《三峡之秋》一文有着如诗般的语言,课末布置小练笔,旨在引导学生将从本课中积累到的语言及写作方法作一次梳理,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思考与感受。】
五、课外链接,拓展美
总结延伸:方纪先生的《三峡之秋》给我们展开了一幅三峡秋天的美丽画卷。同学们回家后,好好读读课文,把文中你最喜欢的句段积累下来,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读读写三峡的其他文章,如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日》、余秋雨先生的《三峡》等都是非常精彩的。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11、三峡之秋
早晨 明丽
中午 热烈 成熟
下午 平静
夜晚 宁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