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散文之美——《过万重山漫想》
【教学目标】
2.学习并体会本文哲理性极强的语句。
3.了解“第一个”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2 难点:3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川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三峡是翟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公里。它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被誉为山水画廊,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翟塘峡为长江三峡第一峡,又称夔峡。从奉节白帝城至巫山县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雄伟壮丽著称。长江南岸的白盐山与北岸的赤甲山对峙,岩壁如斧劈刀削,恰似一扇屋门,紧锁长江。江水在峡中咆啸奔腾,旋涡四起,山雄水急,气势磅礴,令人叹为止。 巫峡为长江三峡第二峡。从巫山县大宁河口,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峡长45公里。其特征是峡长谷深,迂回曲折,幽深秀丽,似一条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廊。巫峡景区由\'三台八景十二峰\'等景点组成。 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长70公里,自宜昌秭归县香溪河至宜昌市南津关,其特点是滩多水急。其中的泄滩、青滩、崆岭滩,为三峡著名的三大险滩。西陵峡中景观甚多,著名的有黄牛峡、黄陵庙、三峡工程、灯影峡、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屈原祠等等。
自古以来,写三峡的文字就很多,同学们在初中时也学过不少。如郦道元《水经注·三峡》,
李白的《秋浦歌》、《朝辞白帝城》等等。要在众多的名文俊笔中写出脱俗的文字来,不费踌躇是不行的。正是这样,《过万重山漫想》是独辟蹊径的,以三峡为踪,情随景迁,景随情变,思接千载,心游万仞。通过‘漫想’,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勇于开拓的志士仁人表示了由衷的赞美。
在写作中,作者打开视野,在现实和想象之间自由驰骋,其思路纵贯古今,气势非凡,表现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驾驭能力。
二、 解题
题目中的“漫想”即随意、不受约束地畅想,由此可知,《过万重山漫想》,是写作者经过万重山时飞越的神思、联翩的浮想。“过万重山”就是所有思绪的触发点,作者是有感于万重山的壮美景而任思想穿行于历史、今天、未来。“万重山”能突出三峡山多,山险的特点。出自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文体特点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学习散文一定要体会它“形散神聚”的特点。“形散”是指内容涉及面广、取材自由、表现形式灵活;“神聚”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集中,行文中它既放得开又收得拢。阅读本文要体会各种材料之中蕴含的思想红线是什么,尽快把握文意。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
1.词语注释:
连绵:(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 耸峙:形容山峰耸立对峙。
啃噬:慢慢地咬、吞。 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摧山坼地:摧塌山脉,裂开大地。坼:裂开 转瞬即逝:转眼就过去了。
神往: 心里向往。 黯然失:阴暗失去了彩。
惊心动魄:形容使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嘁嘁嚓嚓qqchch 象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也作嘁嘁喳喳。
端睨:仔细看。睨:看 步履:行走。 瞩望:期待;注视。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泯灭:(形迹、印象等)消灭。
正音的字:怯(qiè)弱 上溯(sù) 凭舷(xián)眺望 啃噬(shì) 脊(j)梁 泯(mn)灭
2.本文线索
本文线索,一是紧紧扣住一个\'过\'字。从船\'出了夔门\'写起,直到\'船已经穿过三峡\'结束,写了游三峡的全过程;二是紧扣\'漫想\'二字,不断拓展时空内涵。
3. 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阅读时,我们可以将文章分为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我在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古人今人描述三峡的文字,……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交代行文的起因:'第一次'面对早已神往的'奇景\',\'漫想\'由此开端。
第二部分,\'第一个,是的,总有第一个吧。……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展开\'漫想\'。
第三部分,\'我的思路被隆隆的爆破声打断……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回到现实,歌颂当代人民的开拓精神。结束\'漫想\',回应开头。
在安排文章的行文结构上,作者是独具匠心的。如在写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时,作者用了设问的手法:\'--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通过这一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了文章的渊深之境:三峡那么高,那么险,谁过去?怎么过?一个人能过?还是许多人生生不息地过?所谓微言大义,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思考的,而此文给了读者巧妙的回答。那就是\'不用扬鞭自奋蹄\',只需要\'竹篙一点,独木船开动了……\'
在\'漫想\'中,作者把古代与现在,把虚景与实景联系起来,歌颂了改革开放后热火朝天的祖国建设。从而把读者引向了一个较高的思想境界。
再从行文上看,文章穿插有致,能巧妙地在现实与想象之间自由切换。文章从\'船出了夔门,
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写起,一直写到应当怎样做为止。然后笔锋一转,又回到现实中来:\'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然后又一笔荡开:\'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川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
二、讲授新课
(一)文中的景物描写
“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耸峙云霄”的和“横枕江面”的是远景;“迎面扑来”的和“转瞬即逝”的是近景。写山之近景也是侧面写江流的狂暴、湍急。“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是写具有神奇彩的阳光,也是写高山耸峙。抓住了景物特,引人遐想。
(二)感受第一个穿过三峡者的英雄气概,
1、朗读描述第一个穿过三峡者的部分
2、分析其思路
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比春秋战国时期“自然还要早一些”。
那个时候,穿过三峡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毫不含糊地使用原始的独木船。
他是否真是第一个?——绝然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必定已有许多个半路折回者,中途遇险者……
他站立在独木船上,拿起竹篙的时候会想起什么?——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
这部分首先推断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穿过三峡的时间,想象他在物质方面的困难,推断他所用的交通工具。其次想象舆论上的阻力。最后想象他在知识方面的局限以及一往无前的探险精神。作者通过一连串的设问,在他的想象里为我们塑造出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有血有肉的光辉形象。这个人敢为人先,不怕危险,不顾旁人的讥笑和阻拦,毫不含糊地登上独木船,面带微笑,勇往直前,而鼓舞他穿过三峡的力量就来源于那个“只是……”的想法。这是一种朴素而又伟大的思想,是历史前进、社会发展的方向。
(三)由此,作者进一步联想到另外一些“第一个人”:
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
三峡教案第一个钻木取火的人。
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
第一个骑上马背的人。
新长征中“无量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行文至此,作者笔下的“三峡”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代表着人类已经跨越和将要跨越的各个领域的高峰;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也成为一个象征——代表着人类创造历史的意志和力量。正是难以数计的这样的人,构成了历史的脊梁。作者的“漫想”就因为从“实在的三峡跳到了抽象的“三峡”,意境由此而开阔、深邃。
(四)作者讴歌什么,期望什么?
不怕风险、勇于开拓的首创精神,并期望人们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在建设现代化的事业中,我们需要的正是那种敢于第一个穿过“三峡”的精神。
(五).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能感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1、起读课文
2、分析作者收束了他的遐思漫想,运用记叙和抒情的笔触,描绘出万重山过后那种宽阔、平静、恬然的自然景象。江水一泻千里,天空开阔,地面平旷,沙鸥在自由飞翔。这景象,与文章开头所描写的江流狂暴、高山起伏、神奇莫测既是鲜明对照,又构成前后呼应。只有在这个时刻,在穿过三峡之后,才能真正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为什么作者能感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作者在事业上有首创者甘苦的体验,面对三峡,他能想像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开拓通道的胜利喜悦。至于今日畅游三峡的喜悦又是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未曾感到的喜悦,而这种喜悦正是他给后人创造的幸福。因为,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伟业,毕竟是古人说无法想象的。还想象着“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何况几千年的人们。这样写,既显示了今人与古人的相通,又显示了今人对古人的超越,既
显示了继承,又显示了发展。
(六)、学生归纳本文的中心意思。
明确:作者穿行三峡过万重山的时候,他想到当年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想到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征途,有如三峡一般艰险,时代需要无数开天辟地、开拓前进的“第一个”。“第一个”,就是历史的首创者。作者讴歌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在四化建设中发扬首创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三、理清总体思路:
本文将自己的意识如何流动,思路为什么由此及彼地展开都和盘托出,所崐以总体思路不难理清。只要出下列说明思路展开的句子,就可以理清总体思崐路了。
──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是念头跳了出崐来……
──再想下去。
──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崐者九万里”,也许
还要高远。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崐可端睨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
──我的思路被隆隆的爆破声打断。
思路扣住“过万重山漫想”,以三峡的起点──夔门为起点,由万重山的崐奇险,想到“穿过三峡的是谁”,想象他当年遇到的种种困难,追溯上去,进崐而想到远古许许多多“第一个”,再由眼前的葛洲坝工地想到新长征需要无数崐“第一个”,时间再往未来推移,想到千百年后人们也将崇敬我们的精神。最崐后以船过三峡为思路的终点,落在阅尽险峻之后的喜悦上。
四.文中几处“三峡”的含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