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2(大全五篇)
第一篇:三峡之秋2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肇源县第四小学
韩丽丽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三峡秋天的美丽景,体会作者对秋之三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想象三峡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三峡美景的课件,教师介绍三峡景的壮美。导入;三峡一年四季的美景如诗如画,而尤以秋季的景突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三峡之秋》的美景。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一说三峡之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迅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描写的?(时间顺序)
(早晨
正午
黄昏
夜晚)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师: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到三峡秋天总的特点。师:从橘柚树的哪些变化中,知道三峡的秋天来了? 生:叶子绿得发黑,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散发着一种清香。师:作者正是抓住了橘柚树的变化,让我们知道: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2、早晨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三峡的一天,从露水闪耀的清晨开始,去细细品味它的魅力。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峡早晨的段落。
(1)出示阅读提示: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
师:早晨的三峡,彩斑斓,明净艳丽。老师觉得三峡的早晨就像一首独奏曲,你们听(播放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试着读一读。
三峡教案
生自由练读。
(2)师:谁想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聆听,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一幅画面?
(3)生:我仿佛置身于峡谷,感受到一股凉风。(4)生:我好像看到了满山的橘柚树,好诱人啊!(5)师:大家看,和你想象的一样吗?共同读
(6)师:我们刚刚学习了三峡之秋早晨的这一段,你们说说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这部分?(7)生汇报学习方法。
3、用上面的方法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
4、汇报学习结果
师生共同总结:
正午:金鳞巨蟒
水势奔腾 黄昏:青而透明的雾
夜晚:峡谷月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6、品味感悟。
学生想象文中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朗读。
早晨语调轻快,体现三峡的明丽。
正午语速快些,语气热烈,体现奔放之美。
黄昏语速放慢,体现清冽之美。
夜晚语速缓慢,体现宁静之美。
四、总结全文
三峡的秋天是多姿多彩的,那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希望我们每人都拿起手中的笔,也描绘一下多姿多彩的身边美景。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
明丽。
正午
热烈。
黄昏
透明。
夜晚
宁静。
学习《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有感
肇源县第四小学
韩丽丽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在强调向45分钟要质量,这也就是要求我们打造高效的课堂.那如何评价课堂的高效性,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对此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即高效课堂的高效性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效率的最大化,其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课堂的容量大,学生的课内外学业负担轻。其次体现在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几方面。
打造高效的课堂,我们就要选择高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总想抓住45分钟的每一秒,害怕浪费时间。总觉得只有教师在讲,学生的注意力才最集中。例外,我们老师还总觉得学生的表述不够简练、准确,会浪费时间。所以很少采用学生讨论,更少的采用学生教学生这一教学方式。我自认为自己做得很好,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自己教学活动通常采用的是学习金字塔塔尖的学习方式,这是效果最差的教学方式,所以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际演练中学,在课堂中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能把自己探究的内容教给别人、讲给别人听。是学习效果达到最好,力争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高效的课堂有六个特点。其中“三学”这一特点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三学”即肯学、想学、学会,我们在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学会,通常我们在的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会。而忽略了肯学、想学这两个方面。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肯学、想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会这一结果。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在肯学、想学上钻研,才能让学生轻松学会。试想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学会这一结果,而忽视了前两方面,我们就走上了老路,教学成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所以,我们若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应该使学生肯学、想学,轻松学会。
我们若要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我们首先要备好课。备好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而备课就要求我们做好三方面的工作——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对这部分的理解,张久鹏老师做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其中张老师说的“起点”这一论断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本人也很赞同。“起点”也就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如《分数的意义》一课,它的生长点是平均分和除法。只要学生对平均分和除法有了充分的掌握,教师稍加点拨,本课教学内容就能轻松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在读教材时,不能孤立地看每一节,要整体把握。将每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不是在一片森林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晕头转向。
我们若想打造高效的课堂,我们除了读懂教材,更重要的是读懂学生。陶行知曾经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这就要求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需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我们在教学中,总想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完美,在网上借鉴优秀的教学设计,虽然也考虑了学生。但在教学重却发现,老师讲的口干舌燥,而学生却茫然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了解不够,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自己与名师有一定的差距,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足。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高效。让高效课堂这一目标成为自己教学永恒的追求。
第二篇:《三峡之秋》
《三峡之秋》教案
执教者 李美丽
教学目标
1、能领略三峡之秋的美景,并体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步骤
一、导语:
1、课前播放歌曲《三峡情》。
2、导语:一曲《三峡情》情真意切,勾起了我们对三峡的向往。现在,就让我们欣赏几幅三峡的自然风光图片,从视觉上感受三峡的美丽。(投影打出图片)令人遗憾的是,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已经在2003年永远地消失了。可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之秋》,去重温那已逝去的三峡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