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
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四川省彭州中学  杨金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长江的概况,三峡工程的位置、组成、主要设施、规模、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水利工程意义与作用的能力,读图、析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对长江水能资源、航运价值、南水北调等的分析,树立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开发利用好祖国资源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难点:长江的水系、水文特征,长江洪涝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 常规模式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材分析:我国有近一半的人口,的耕地和70%的工农业产值集中在面临洪水威胁的平原、盆地,以及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因此,兴修水利、防治水害、综合治理各大江河的任务十分艰巨。本单元以我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三峡教案——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为例,介绍兴建水利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应该采取的对策等。
七、学生分析:1、已学知识:区域地理中,已学有关河流水系、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基本知识。
            2、能力:有基本的读图、填图能力,但分析地图能力较低;上网查能力较好,但看书总结能力有待提高,知识融会贯通能力较差。
3、学生心理:学生所学科目多,地理教材多,因此,“案例教学”、学会总结,把握规律十分重要。
[教学思想]  “三结合模式”:多媒体与常规教学结合,课外知识与回归教材结合,图表与文字结合
[教学流程]
为什么要建三峡水利
工程
防洪
长江多洪涝
长江洪水来源
洪涝损失大
学生读1931年、1954年、1998年长江全流域性洪涝损失资料
发电
三峡水能资源丰富
学生分析三峡水能资源
全国性“电荒”
1、老师介绍全国性“电荒”
2、学生谈生活中出现的用电紧张表现
航运
“川江”航运能力低
1、观看“川江”河道短片
2、阅读地图册长江各河段航运价值图(宜宾至重庆段)
全国交通运输紧张
学生在长江流域图中填上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京沪、京九、京广、焦柳铁路交汇城市
[教学实施]
每位学生发一幅长江流域图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长江的水系、水文特征。(全班分两组,一组总结水系、水文的影响因素,一组分析长江水系、水文特征,体现竞争、团结、高效。时间6分钟
长江概况
水系特征
支流多,南北均有。
流域面积我国最大,约180km2
流程我国最长,6300km
河道较弯曲,特别是荆江河道。
水文特征
径流量我国最大,年径流量10000亿m3
汛期长,有夏汛。
含沙量较大。
亚热带,无结冰期。
请学生依地图册在长江流域图中填上“三峡水利工程”位置(学生填图,师强调水利工程与水电站符号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长江中下游洪水发生时间早于上游洪水,不易发生大范围的洪水遭遇,通常年份长江流域仅发生区域型暴雨洪水。如1935年长江中游澧水、汉江发生了特大洪水;1981年长江上游四川发生特大洪水;1983年汉江发生了特大洪水;1991年长江中下游发生大洪水;1995年发生以鄱阳湖来水为主的洪水;1996年发生以洞庭湖来水为主的洪水。如若天气反常,上游洪水提前,或中下游洪水延后,在江湖底水过高的情况下,上游洪水接踵而来,洪水过程重叠,干支流洪水反复遭遇,将造成峰高量大的全流域型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均属于全流域型洪水
[学生活动]  课前安排学生上网查1931年、1954年、1998年长江全流域性洪涝损失资料。(朗读时间1分半,课前有训练,情感朗读,体现损失的巨大。
1931年长江洪水 长江中下游江堤圩垸普遍决口。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太湖区大部分被淹。这一年长江流域受灾人口2887万余人,死亡14.54万人,淹没耕地5089万亩,损毁房屋约178万间,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3.84亿银元。
1954年长江洪水 长江出现百年来罕见的全流域性特大洪水,枝城以下1800km河段最高水位全面超过历史最高记录。经奋力抗洪虽然保住了荆江大堤和武汉市的主要市区,但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对以后几年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1998年大洪水 长江发生了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国家动员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近3个月的抗洪抢险,全国各地调用130多亿元的抢险物资,高峰期有670万众和数十万军队参加抗洪抢险,但仍有重大的损失。湘鄂赣皖四省共溃决1975座,淹没耕地23.9万公顷,受灾人口231.6万人,死亡人口1526人。
分析长江洪涝的成因
①长江流域广、支流多、流经区降水丰沛,干支流汛期长,水量大,特别是上、中、下游同时来水。
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提高河床。
③中下游围湖造田,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④荆江河道弯曲,泻洪不畅。
长江全流域性的洪水均是上中下游同时来水,洪峰叠加所致,因此修建三峡工程控制上游来水至关重要,配合其它防洪措施(中上游保持水土,中下游退田还湖,加固大堤,分洪工程,裁弯取曲等)可使长江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
[回归教材]  请学生看教材P48-49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
[学生活动] 阅读地图,分析三峡所在地的地形、气候特点,得出三峡水能资源丰富。(教师引导分析“水能”的两方面:水(量)、能(落差),时间约4分钟
1、地形:处我国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落差大。
2、气候: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
课前安排学生上网查)介绍近年来,我国电力紧缺情况,尤其是东部发达区用电十分紧张。2004年出现全国性“电荒”,2004年一季度,全国有24个省市被迫拉闸限电,占全国出口1/3的广东省平均每周停电两次,地处西部、经济落后的青海省进入二季度,也闹起了电荒,当年全国用电的供需缺口达2000万千瓦。严峻,严峻,还是严峻,成为全国各地用电形势的高频词。
[回归教材]  看教材P505.7,三峡电站有效输电范围及输电系统示意图。三峡工程所处的良好区位,使它与华中的输电距离仅在500km的范围内,与华东、广东及全国其它主要负荷地区的距离也均在1000km左右的经济输电范围之内。它将作为未来全国统一大电网的中心主导电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观看一段“川江”河道的短片(时间2分钟)
阅读地图册长江各河段航运价值图。宜昌至重庆660km的川江因滩多流急,航运价值不大,单向通过能力1000万吨左右,长江“黄金水道”没有发挥其应有价值。
[学生活动]  阅读我国交通运输图。请学生在长江流域图中依次填上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城市镇江,与京沪铁路交汇城市南京,与京九铁路交汇城市九江,与京广铁路交汇城市武汉,与焦柳铁路交汇城市宜昌。(时间5分钟
[回归教材]  看教材P50-51 ,建三峡工程,加深加宽河道,提高长江航运价值十分必要。有资料表明三峡工程将显著改善川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降低35~37%
[学生活动展示小黑板,学生上台填三峡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作用(依座位顺序由前至后上台填写,每位学生填一空,这样既能使后面的学生有思考时间,又能节约活动时间,过程井能有序,有效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时间2分钟。)
[板书设计]
一、长江的概况
1、水系特征(支流、流域面积、流程、河道)
2、水文特征(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
二、为什么要建三峡水利工程
1、防洪(首要目的)
2、发电
3、航运
4、其它价值
[教学反思]
1、“案例教学”:以三峡水利工程建设为切入口,学会分析河流的治理。
2、注重学生活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学目标设计专项说明
[教学目标陈述]
1[知识目标了解长江的概况,三峡工程的位置、组成、主要设施、规模、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水利工程意义与作用的能力,读图、析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对长江水能资源、航运价值、南水北调等的分析,树立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开发利用好祖国资源的思想。
[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依高考考纲要求:
1、了解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2、读图、析图,空间思维能力培养
3、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