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掌握生字,学会翻译,理解课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的目的。
〔教学难点〕
1、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 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课文:峡是什么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义。(两山夹水的地方)
2、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要表现三峡,一定要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呢?
(山、水)
二、文学常识。
1.《三峡》选自《水经注疏》。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三、通读课文
1、划分句间停顿点拨:
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语音
略无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ng) 不见曦月(xī) 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 绝巘多生怪柏(yǎn) 飞漱其间(shù) 属引凄异(zhǔ)
3、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4).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 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4.一词多义。
绝 ①沿溯阻绝(隔绝)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
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属 *①属引凄异(连续) *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以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 *②能以径寸之木(用)
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四、背诵课文,默写全文。
三峡教案第二课时
五、重点词语解释。
1.略无阙处略无:毫无。略,几乎。“阙”通“缺”, 空缺 。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 [夜分]半夜。[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3.重岩叠嶂:[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至于夏水襄陵:[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宣]传达。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白。[湍]:急流或急流的水。[回]回旋。
9.绝巘多生怪柏:[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10.飞漱其间:[漱(shù)]冲刷。
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
12.属引凄异:[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13. 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1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旦]早晨。 [肃]寂静。
15.哀转久绝:[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六.重点语句翻译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5.绝巘多生怪柏绝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七、内容理解。
l 第一段
A.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窄”。
D.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l 第二段 A.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l 第三段 A.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
B.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C.“良多趣味”表现哪?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l 第四段 A.写什么季节的景?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
B.“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l 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l 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①奔放美 ②清悠美 ③凄婉美
l 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附:板书设计
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
第三课时
八、归纳总结.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9.文章写三峡春冬景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九、结合自己对 本文的理解,谈谈对本文的感受。
可引导学生从语言运用、材料安排、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
本文语言精练,仅用百余字,却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诸多气象。
语言富有表现力,情景交融,三峡的千姿百态尽在眼前。
描写顺序先大后小、先总后分,层次分明。
选取极有特征的事物,寥寥几笔,使读者身临其境。
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笔法多变,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工笔刻画,有全景鸟瞰、特写镜头等等。
五、拓展思路,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有关三峡的古今诗词、歌谣以及三峡工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课后练习
1、 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2、 补充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和余秋雨的《三峡》,比较三者之间的异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