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别称
【篇一:古代月份的别称】
古代月份、日期的别称
一.农历月份的别称:
1、农历一月  太簇、陬月、肇春、孟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早春、月正、新正、  正月:正阳之月。
a、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b、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 思。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d、太簇:据《吕氏春秋通诠》记载,太簇,是古代音乐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太簇长八寸,积六百四十八分。”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簇
配正月,所以太簇也是农历正月的别名。
2、农历二月:杏月、花朝、如月、仲春、仲阳、酣月、大壮
a、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c、大壮:《易》六十四卦之一。即乾下震上。为阳刚盛长之象。
d、花朝: 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中,就有一个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据明末清初文学家、绍兴籍人张岱(1597—1679)在《陶庵梦忆》中所记载:“西湖 香市,始于花朝(农历二月十二,即所谓?百花生日?)。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花朝节亦称“百花生日”。晋代在农历二月十五日,至宋以后,始渐改为二月十二日。花朝
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705年)。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
臣。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传说此日为百花之神生日。宫廷民间皆剪彩条为幡,系于花树之上,名叫“赏红”,表示对花神的祝贺。此日如天朗气清,则预兆一年作物的成熟。与八月十五的中秋,分别称为“花朝”与“月夕”。
3、农历三月:暮春、晚春、季春、桃月、蚕月、花月、姑洗、杪春、竹秋
a、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b、蚕月:夏历三月。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4、农历四月:乏月、槐月、梅月、初夏、孟夏、夏首、麦序、
a、乏月:农历四月的别称。其时青黄不接,故名。《太平御览》卷二二引《四时纂要》:“四月也,是谓乏月,冬谷既尽,宿麦未登。”
c、槐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d、梅月:.指农历四月。亦泛指梅雨季节。 前蜀 贯休 《寄王涤》诗:“梅月多开户,衣裳润欲滴。” 南唐 李廷珪 《藏墨诀》诗:“避暑悬葛囊,临风度梅月。”
b、皋月:皋,同高。谓五月阴生,欲自下而上,故称皋月
c、蒲月(旧俗于端午悬菖蒲于门,并用以浸酒,谓可辟邪,故称蒲月,又称蒲节、
d、榴月:因五月榴花盛开而来。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诗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e、恶月 (古代迷信对五月之称。《太平御览》二二东汉董勋《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 f、郁蒸:气压低,湿度大,气温高
6、农历六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暮夏、杪夏、晚夏、季夏、溽暑、
a、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
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7、农历七月: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七夕月、巧月、初商、孟商、女郎花月、文月、夷则、兰秋、兰月、
a、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
b、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国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c、兰月:七月兰花清香溢,又称兰月。指农历的七月,因许多品种的兰花在七月吐芳,馨香无比故得名
d、夷则:古代乐律名。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夷则为其一也。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又,奇数各律又称为“律”,偶数各律称为“吕”总称为“六律”,“六吕”,或简称为“正律”,乃对其半调(高八度各律)与倍律(低八度各律)而言。
8、农历八月:仲秋、秋半、秋高、清秋、正秋、桂月、桂秋、获月、壮月、秋风月、仲商、雁来月、月见月、叶月、红染月、爽月、
a、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人们争相吟颂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实了。
b、商吕:在民间,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将八月称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商吕。
9、农历九月:菊月、授衣月、红叶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残秋、凉秋、素秋、杪秋、秋商、暮商、季白、霜序、青女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
b、朽月,中国古代对农历九月的一种别称。 黄巢的《菊花》诗歌吟:“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把九月称为朽月,虽无处考证,或许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之故。
d、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到了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
e、授衣月:.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马瑞辰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
10、农历十月:阳月、阴月、小阳春、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神无月、拾月、初霜月、应钟、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
a、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b、阴月:十月叫成“阴月”的理由据说是源自古代阴阳学说,十月要“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之。”
c、 小阳春: 中国在较长时间里, 使用的“夏历”, 是把十一月作为一年之开始,叫“阳”, 习惯上,把十一月叫“小阳春”。  我国有些地方把这时节的气候叫做“十月小阳春”的习惯,指的是立冬至小雪节令这段时间,一些果树会开二次花,呈现出好似春三月的暖和天气。
d 、应钟是古代乐律名。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古人以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每月以一律应之。应钟与十月相应。
11、农历十一月: 仲冬、中冬、正冬、畅月、霜月、霜见月、子月、辜月、葭月、复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雪月、寒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
a、辜月:十一月叫“辜月”,有吐故纳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阴生,欲革故取新也。”  冬月:冬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b、畅月:《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孔颖达还注解为:“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也。”而孙希旦的集解是,“畅,达也。时当闭藏而畅达之,故命之曰畅月,言其逆天时也。”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还有幸月、葭月、龙潜月之说,无可考。
12、农历十二月:腊月、除月、涂月、严月、殷正、清祀、星回节、嘉平月、冰月、地正月、二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大吕
a、腊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梅花吐幽香,又称腊月。腊月是农历十二月,因在十二月里要摘腊祭,这种称呼在秦朝时就已家喻户晓了。
b、除月:农历十二月的别称。《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杪冬、除月、暮节、暮岁、穷稔、穷纪。”
【篇二:中国古代月份别称】
古代月份的别称
1、农历一月:太簇、陬月、肇春、孟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早春、月正、新正、
正月:正阳之月。
a、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b、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 思。秦始皇名?政?,秦人
改?正月?为?端月?。
c、献春:《魏书〃乐志》:?自献春被旨,赐令博采经传,更制金石。? 《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