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密切联系的生物
18.光合作用
【课标要求】
6.1.2  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料。
2.观察植物叶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提出叶子与植物生长有什么关系等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与绿叶的关系。
3.大胆质疑,能从不同视角研究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来自哪里;能采用新的方法开展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4.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评价任务】
41.任务一: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来自哪里?(检测目标1)
42.任务二: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产量的方法?(检测目标2)
【资源与建议】
1.“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来自哪里?”是探究光合作用的起点,当我们知道了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和绿叶有关,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产量。课前需准备盆栽绿叶植物、黑不透明纸片、棉花等器材。
2.学习过程:首先,实验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来自哪里?接着,学习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产量,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
3.本课学习重点是“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来自哪里?”,难点是“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来自绿叶”通过完成任务一,亲自动手实验将有助于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任务一: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来自哪里?(检测目标1)
(参照教材活动一: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来自哪里?)
1.阅读教科书里面的阅读与探究。
1)柳树重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该科学家认为植株重量增加的部分全部来自水。他忽略了哪些因素?
2.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与绿叶的关系。
1)在小组内设计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与绿叶的关系的实验方案,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方案,其他同学补充完善方案。
2)小组同学根据实验方案合作完成以下探究任务,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通过以上实验与操作,交流我们我发现。
①叶片的哪部分变成了蓝?
②这部分为什么会变成蓝?
③这说明什么?
4)归纳总结: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与绿叶的关系。
3.阅读教科书,学习光合作用的知识。
评价标准:((1)实验过程中对于实验现象认真观察,详实记录;(2)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人人参与;(3)小组代表有理有据地将本组发现和结论在全班交流。(4)阐述自己的猜想时有理有据。
任务二: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产量的方法?(检测目标2)
(参照教材活动二: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产量的方法?)
1.回忆光合作用过程。
2.思考:如何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
3.阅读教科书并观看视频学习这些方法具体是改变哪些条件提高产量的。
4.讨论: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评价标准:(1)能说出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具体方法;(2)表述语言清晰、条理、正确。
【教学后记】
19.生物栖息地
【课标要求】
12.1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
【教学目标】
1.知道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了解保护生物栖息地的措施。
2.运用分析、推理、概括、归纳等方法得出栖息地为生物生存提供的条件。
3.大胆质疑,能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探究兴趣;能采用多种方法开展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4.了解人类活动会对动物生存环境产生影响,树立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意识。
【评价任务】
43.任务一:草原为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检测目标1)
44.任务二:多种多样的栖息地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检测目标2)
45.任务三:怎样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检测目标3)
【资源与建议】
1.“草原为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是探究生物栖息地的起点,当我们知道草原为生物提供哪些生存条件,才可能进一步学习大自然为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课前需搜集有关生物栖息地的资料。
2.学习过程:首先,寻草原为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接着,学习多种多样的栖息地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再次,怎样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
3.本课学习重点是“多种多样的栖息地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难点是“怎样保护生物的栖息地?”通过完成任务三,阅读教科书并观看视频将有助于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任务一:草原为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检测目标1)
(参照教材活动一:草原为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1.观察草原上有哪些生物?
2.思考:草原为生物的生存和生长提供哪些条件吗?
3.草原中的生物是怎样相互依存的?
4.小结:草原为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评价标准:(1)每个小组都要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2)清晰地说出本组的观点,说出草原能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等条件;(3)能说出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任务二:多种多样的栖息地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检测目标2)
(参照教材活动二:多种多样的栖息地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
1.阅读教科书,分析不同类型的栖息地分别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
2.了解栖息地更多的知识。
3.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相关内容。
4.归纳总结:栖息地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条件。
评价标准:(1)能说出栖息地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2)小组代表有理有据地将本组发现和结论在全班交流。
任务三:怎样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检测目标3)
(参照教材活动三:怎样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1.阅读教科书。
2.说一说保护生物栖息地的方法。
3.阅读法治在线,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4.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相关内容。
评价标准:(1)能说出保护生物栖息地的方法;(2)树立依法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后记】
20.食物链
【课标要求】
12.2 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一些动物吃其他动物。
12.4 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这些食物;能说出常见植物和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2.运用观察、查阅资料、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获取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信息。
3.大胆质疑,能对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表现出探究兴趣,能采用多种方法开展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4.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以及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的生物的重要性。
【评价任务】
46.任务一:一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检测目标1)
47.任务二:当一种生物消失后,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检测目标2)
48.任务三:怎样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检测目标3)
【资源与建议】
1.“生物间具有怎样的食物关系?”是探究食物链的起点,当我们明白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明白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生态平衡。课前需搜集资料。
2.学习过程:首先,一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接着,当一种生物消失后,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再次,怎样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
3.本课学习重点是“生物间的食物关系。”,难点是“当一种生物消失后,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完成任务二,思考并观看视频将有助于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任务一:一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检测目标1)
(参照教材活动一:一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1.写一写草原生态系统中每种动物的食物是什么?
2.用→表示方向,箭头指向高级消费者。画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3.观察每条食物关系上的动植物,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4.阅读教科书正确理解食物链的概念。
食物链通常从        开始,到凶猛的        动物终止。食物链包含一系列        和        的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动物通过植物获取它们生产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5.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相关内容。
6.画一画老鼠、兔子等动物可以被哪几种动物吃。
7.用绳子联结模型理解食物网的概念。
评价标准:(1)能说出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2)能正确理解食物链的概念;(3)能正确理解食物网的概念。
任务二:当一种生物消失后,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检测目标2)
(参照教材活动二:当一种生物消失后,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讨论:如果草原上狼突然产生疾病,大量死亡,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2.根据食物网说一说可能发生的事情。
3.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相关内容。
评价标准:(1)能说出食物链破坏后造成的一些列后果;(2)能说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3)小组代表有理有据地将本组发现和结论在全班交流。
任务三:怎样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检测目标3)
(参照教材活动三:怎样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1.阅读教科书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2.观看视频了解破坏食物链的危害。
3.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相关内容。
评价标准:(1)能说出如何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2)知道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重要性。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