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有说是司马迁为了纪念项羽,在史记里面留下的感叹,而不是项羽自己唱的.司马迁觉得项羽是个英雄但是生不逢时。有说是项羽乌江自杀前自己感叹命运不济悲愤所吟。大意是:我力可拔山啊,豪气可盖世,怎奈我时运不济啊,我的乌骓马也不走了。乌骓马不走了,我能怎么办啊?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啊?
唐杜牧(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乌江亭长建议他渡江回去,招兵买马、东山再起。项羽觉得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惋惜他负气身亡。
宋 王安石(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
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赞美了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活着要做人中的豪杰,死要死得悲壮,做鬼中的英雄。今天的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因崇敬他当年宁死不屈、不肯忍辱回江东的英雄气概.
唐 于季子(咏项羽)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于季子用这首诗,概括了项羽一生中做的重大事件。在称项羽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壮烈之举的同时,于季子诗里着重追寻其失败原因,对其败亡表示深深的惋惜与同情。
无名
赞美三月的诗词剑折沙尽血洗风,
七载成败转头空。
荡恨笑饮苍天泪,
段韧傲刻夕阳红。
这是后人赞扬项羽赞扬项羽宁死也不苟且偷生的精神的诗。大意是我想起年少时手持宝剑征战沙场,可谓腥风血雨,回望历史的成败,现在想想都已成空。现在我年事已高,再想像年少时持剑征战沙场,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对着苍天流泪、干笑。
项羽的故事妇孺皆知,后来许多文人墨客赋诗以表,或为之惋惜或赞扬,无不表现了项羽在中国历史
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在后人看来项羽的精神已经升华到了至高境界,使中华民族的精髓注入了活力。
清王昙
《往穀城之明日,谨以斗酒牛膏合琵琶三十二弦侑祭于西楚霸王之墓》
其一
江东余子老王郎,
来抱琵琶哭大王。
如我文章遭鬼击,
嗟渠身手竟天亡。
谁删本纪翻迁史,
误读兵书负项梁。
留部瓠芦汉史在,
英雄成败太凄凉。
诗人自称是项王的江东旧部,即那著名的八千子弟之一。两千年来,几经轮回,历久不忘。我是您的江东余部那个老王啊,抱来了琵琶,为你弹奏一曲慷慨激昂的“十面埋伏”.通篇诗文对仗工整,感情充沛,既抒发了自身怀才不遇的强烈不平,又对其身具如此本领却不幸失败的项羽深致惋惜之情。
其二
秦人天下楚人弓,
枉把头颅赠马童。 天意何曾袒刘季,
大王失计恋江东。
早摧函谷称西帝,
何必鸿门杀沛公? 徒纵咸阳三月火,
让他娄敬说关中。
其三
黄土心香一掬尘,
英雄儿女共沾巾。 生能白版为天子,
死剩乌江一美人。 壁里沙虫亲子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