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练习——《经典常谈》精讲精练(原卷版)
一.填空。
1.我们平时所说的“四书”指:《____》、《中庸》、《____》、《孟子》,“五经”指《易》、《____》、《____》、《礼》、《_____》。
2..朱注“四书”定为_____用书,是从元仁宗皇庆二年(西元一三一三)起的
3.最初用力提倡《大学》《论语》《孟子》等书的是_______。
4.《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______给分成经一章,传_____章。程颢、程颐认为《大学》可以知道_______的程序。
5.《中庸》是传授_____的书,是_____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6.《论语》是_______记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_______,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________的道理:如“君子”“仁”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7.《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______、______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___
___”,影响更大。
8.《论语》《孟子》不如《______》分明易晓,所以学者要从《______》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
朱子接受______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把四书贯串起来。
9.朱子认为,人该修养道心,克制人心,这是______。
10.孟子生在战国时代,他“好辩”,和孔子的______是不同的。所以儒家称孟子为“______”。
11.朱子改定“四书”,一面固然为了诱导初学者,一面排斥老、佛,建立______五经四书
二.根据要求答题。
12.小军读了《四书第七》后,作了如下知识梳理,请你判断对错,错误的请帮他更正。
朱熹认为古时的大学里教“六艺”,小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已、治人的道理,它们都是实学。
《大学》这部书里的道理,并不是为一时一事说的,是为天下后世说的。
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二步,他的意思是,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
13.请你结合下面选自《四书第七》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 万章等共同编定,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辩“义”“利”甚严,而辩“性善”,教人求“放心”,影响更大。又说到“养浩然之气”,那“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这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所谓天人相通的哲理。
【注释】①阙疑:对疑惑不解的东西不妄加评论。
(1)文文发现材料中的内容可以与之前所学诗文相联系,于是她将二者对照以增进理解,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①“时习”:___________ ,不亦说乎?②“义利”:_____________ ,于我如浮云。
③“择善”: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
④“仁”: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上面材料,说一说儒家学说对现在的我们有哪些教育意义。
(二)但朱子的意思,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去处: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人有人心和道心;人心是私欲,道心是天理。人该修养道心,克制人心,这是心法。朱子的意思,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他所以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合于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14.为什么说后人读四书考科举,违背了朱子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