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章句集注》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
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四书章句集注》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又名《四书集注》。对“四书”进行重新考注,并阐发理学思想的著作。十九卷。南宋朱熹撰。成书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撰者事迹参见“《周易本义》”条)
《四书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是一部朱熹毕生编著的理学教材。清朝梁绍壬在其所著《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说,有人见到朱熹《四书集注》的原稿,前后改写了七次。《朱子语类》卷十九说“某于《语》《孟》,四十余年理会。中间逐字称等,不教偏些子,学者将注处宜仔细看。”直到临死前一天,还在修政《大学·诚意章》。《四书集注》之所以要不断地修改,用朱熹的话来说,即“义理无穷”,则注解也要不断更进;而要把程朱理学毫不走样地传给读者,就得在注解过程中,“逐字称等”。
《四书》原不并行。《大学》《中庸》本是《小戴礼记》中的两篇,韩愈、李翱等把它看作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二程、朱熹祖述这种观点,竭力推崇其在“经书”中
的地位。《论语》原是“经”,而《孟子》是子。《汉书·艺文志》根据《七略》,列《论语》于六艺略,而列《孟子》于诸子略。其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列《孟子》于子部,与经部地位悬殊。自宋始,《孟子》列入《九经》,同时于思想学术界也发生了贬孟与尊孟之争,延续百年,直到朱熹写了《读余隐之尊孟辩》,才告结束。从此,孟子的地位抬高了。
朱熹对于读《四书》的次序和要求,有一段很明白的话:“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大学》一篇,有等级次第,总作一处易晓,宜先看。《论语》却实,但言语散见,初看亦难。《孟子》有感激兴发人心处。《中庸》亦难读,看三书后,方宜读之。”(《语类》卷十四)。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是,读《四书》有先后次序,这个次序是从四书之间的有机联系考虑的、也是从《四书》理解上的难易考虑的。第二是,《四书》是一套“经书”,所谓“定其规模”,就是定下三纲领、八条目的修己治人的思想规模;“立其根本”,就是打下理学的思想基础;“观其发越”,就是理解理学义理的进一步发挥;“求古人之微妙处”,就是求得那个古圣人的“微妙而唯见”的道心,即求得理学思想的极致。
朱熹认为,《大学》是“为学纲目”,“修身治人底规模”。好像盖房子,读《大学》等于搭好房子的“间架”,以便将来“却以他书填补去”。又说:“先通《大学》,立定纲领,其他经皆杂说在里许。通得《大学》了,去看他经,方见得此是格物致知事,此是正心诚意事,此是修身事,此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事。”(《朱子语类》卷十四)对《大学》的章次,二程朱熹重新进行了编定。朱熹编定的《大学》,有些章从程本,有些章从旧本,有些章则朱熹自定。特别是格物致知章是朱熹补写,不是《大学》原文。朱熹说:“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间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这段所谓“补传”共一百三十四字,是程朱理学格物致知论的精髓。朱熹说:“传之一章释明明德,二章释新民,三章释止于至善,以上并从程本,而增诗云‘瞻彼淇澳’以下。四章释本末,五章释致知,并今本。六章释诚意,七章释正心修身,八章释修身齐家,九章释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从旧本。”朱熹认为,这样就“序次有伦,义理通贯,似得其真”了。由此而奉之为“初学入德之门”。
《中庸》是二程继韩愈、李翱之后,尊崇的“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朱熹尊前人“道统”,把伪《古文尚书》里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奉为《中庸》所阐述的“传授心法”。这十六个字,包含了理学的重要哲学范畴,如“人心”、“道心”、“精”、“一”、“中”等。朱熹也正是从这十六个字来阐发所谓《中庸》的“纲维”、“蕴奥”。
《中庸章句》的全名是《中庸章句或问》,内容是三个部分:一、《中庸章句》,二、《中庸集解辑略》,三、《中庸或问》。通行的刊本只是《中庸章句》,并无《辑略》和《或问》这两部分。
朱熹宋绍熙元年(1190年)在漳州刊刻《四子》,使《四书》作为一整套“经书”开始流行。对于《四书》和《五经》的关系,朱熹认为:“《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卷一百○五)又说:“河南程夫子之教人,必先使之用力乎《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之言,然后及乎《六经》。盖其难易、远近、大小之序,固如此而不可乱也。”(《晦庵文集》卷八十二《书临漳所刊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