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无价三年级传统文化《孝经》第一学期总结
《孝经》把“孝”分为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人之孝和庶人之孝五等。不同等级的“孝”有不同的具体内容,通过这五个等级的“孝”,具体阐述“以孝治天下”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教导统治者,怎样才能使他们的得到巩固。
1.最高等级的“孝”是“天子之孝”。“爱亲者,不敢恶於人;敬亲者,不敢慢於人。爱敬尽於亲,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天子章第二》统治天下的帝王,把亲爱和尊敬自己父母的情感用来对待天下所有人的父母,能以爱敬之心父母孝顺,就会以道德教化人民,成为天下人效法的榜样。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天子之孝成了人民的榜样之后,就能得天下人民的信赖,这样他的政权就可巩固了。天子之孝的实质,其核心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权。
2.诸侯之孝。《孝经》云:“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包,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诸侯章第三》诸侯是次于天子的统治者,《孝经》告诫他们,座在高高的统治地位上,不要骄傲就没有危险;减省节约,慎守法
度,即是财富丰足也不过度奢侈;没有危险就能长久保持统治地位,不过度奢侈就能保持富裕。能长久保持富与贵,就能保住国家政权,使自己的统治地位得到巩固。应该像《诗经》上说的那样,要战战兢兢,小心谨慎。所以诸侯之孝的实质,使诸侯们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
3.卿、大夫之孝。卿、大夫指辅佐天子处理朝庭政务的高级官员。对于这一级官员的“孝”,《孝经》又有不同的规定。《孝经》云:“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此卿大夫子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卿大夫章第四)《孝经》规定他们,穿衣、言论和行为都必须合乎礼法的规范,不合礼法的话不说,不合道德的事不作。言论和行为都必须谨慎又谨慎。只要服饰、言论和行为都没有违背礼法的规定,就能守住宗庙能够祭祀祖先。就要像《诗经》中所说的那样,从早到晚,都不能有任何懈怠,要尽心竭力地去事奉天子。可见,诸侯之孝的实质是,要对天子要一遍忠心,否则不但禄位不能保住,也就不能保住宗庙。
4.士之孝。亦称士仁或士人。士指国家的低级官员,地位高于卿、大夫,低于庶民。对于
士之孝,《孝经》云:“资於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士章第五》拿事奉父亲的态度去事奉母亲,而爱心是相同的;拿侍奉父亲的态度去侍奉国君那敬心是相同的。侍奉父母用亲爱之心,侍奉国君用崇敬之心。侍奉国君要兼亲爱心和崇敬心。有孝心的人侍奉国君必定是忠诚的,尊敬兄长的人对待上级必定的顺从的。只要用忠诚和顺从这两种态度去侍奉国君和上级,就能保住自己的奉禄和职位。从早到晚都要努力工作,不要给生你的父母带来耻辱。可见,士之孝的实质是,事君要忠,事长在敬,这样才能保持着自己的禄位和对祖先的祭祀。
5.庶人之孝,即平民百姓之孝。《孝经》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庶人章第六》庶民要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和分别土地之利,努力劳动,辛勤耕耘,来奉父母。谨慎行事,不要惹出祸害,以免受刑辱;节约费用,以免父母受饥寒。不论是天子还是庶民都必须要尽孝道的,也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
总起来说,“天子以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为孝”;“诸侯以长守富贵、保其社稷为孝”;“卿大夫以守其宗庙为孝”;“士以保其禄位、守其祭祀为孝”;“庶人则以养父母为孝”。在这五个等级中,前面四个等级的“孝”,根本就没有讲到“孝”本身,它们的核心是如何巩固天子的统治权力以及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而庶民不必要关心政治,只要努力耕作,遵守法令,节约用度,奉养好父母就算尽到了孝道。
所谓“广要道”就是大力推广“孝道”,认为“教民亲爱,莫善於孝;教民礼顺,莫善於悌;移风易俗,莫善於乐;安土治民,莫善於礼。”“礼”的本质是“敬”。“孝”的本质是“敬”,悌的本质是“顺”。子对父、弟对兄、臣民对君主都必须采取尊敬的态度,这样“敬一人,则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广要道章十二》,这就是为什么把推行孝道叫做“广要道”的理由。《广至德》就是君子(当政者)要广泛地以“孝悌”教化人民,“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广至德第十三》和乐平易的君子,是人民的父母,如果没有至高的德行,有谁能够教化人民使他们归顺,而且有如此的大的业绩!《广扬名章》是专门为阐明第一章中“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而设的。怎样才能“扬名於后世”呢?“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以移於君;事兄悌,故顺可移於长;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内,而名立
於后世矣。”就是说,把对父母的孝顺移到对国君忠诚,把对兄长的恭敬移到对长辈的顺从,把管理好家政的经验移到去治理国家,这样就可以扬名於后世了。
《五刑章》中虽然说:“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但是,这一章的重点讲的却不是“不孝”,而是讲“要(要挟)君者无上,非圣者无法。”要挟君上,对君上不忠,才是最大的罪恶。其次还专门设《事君章》,“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对君上要忠心耿耿,在朝廷上,要尽心竭力,为君上办事;回到家里,要考虑怎样来补救君主的过失;君上正确的诏令在坚决执行,有了过错要设法加制止和纠正。虽然在第一章讲了:“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但核心的是“事君”,“忠君”,这应该是《孝经》的最大特点。
三年级孝经第二学期教学总结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用毕生经历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为先,它是我们对父母最真切的报答,对体会爱的一种最朴实的表现。孝心无价,唯在心灵深处才能感触。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
始于事君,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五千年一脉相承,无论中国的体制怎样的变幻,中国人民历经了多少的磨难,孝道,依然是中华民族的结晶,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间时,注定我们将来要承担这份责任。
所以本学期我们学校少年宫课外兴趣班国学经典诵读主要开展《孝经》诵读活动,把中华民族孝道传统美德传承给孩子们。在活动开展中我们小组结合《弟子规》一起诵读,活动一开始我们师生一起诵读《弟子规》全文,然后开始教学新课《孝经》,每次活动教学三章新内容,在下一次活动中先复习诵读前面学习内容,学生熟读后,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在家里要听父母的教导,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落实孝道。
每次活动结束后都布置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家后落实,如帮爸爸妈妈捶捶背、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洗脚,做家务等孝亲活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立身行道。在每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我们都向大成至圣先师行三鞠躬礼,活动结束后同样行礼,感谢老师辛勤教导,老师也感谢学生认真读书学习。让师学生在行礼问好中互相学会尊师重教,学会感恩师长教导。在教学中还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二十四孝》动画片给孩子们观赏,让孩子们在喜欢的动画中感受历代感人的孝道故事。
  本学期通过开展《孝经》国学诵读活动,参与的学生的诵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思想得到熏陶,学生的识字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能够有感情流利地诵读《孝经》全文,能够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学会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文明礼仪方面做得特别好。我们国学经典小组将会继续努力,让更多的学生喜爱国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