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种孝道养口体和养心智写一篇关于孝的作文
“孝分为两种:养口体、养心智。”
这句话是出自最近热播电视剧《人世间》周秉昆的夫冯化成之口,他是这么解释地:
这两种孝,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物质层面的孝:养口体
《人世间》周家老三周秉昆就是典型的“养口体”。
哥哥周秉义去兵团,开始了长年在外的日子;周蓉瞒着家里,跑到贵州大山里,为了追求爱情,多年不回家。
一直以来,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秉昆一个人扛着,即使是周母突发脑血栓,昏迷了整整两年,也是秉昆和郑娟默默付出,悉心照料,端屎擦尿,一直到周母康复为止。
这样的情节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
网络上曾有一个95后女孩放弃高薪工作,回到黑龙江老家照顾患病父亲的视频收获了百万点赞。
在国外工作的何晓为了能照顾母亲,也毅然选择了回国。虽然回国后,入职的公司待遇没有国外的好,但是何晓却说,“赚再多的钱,照顾不了母亲,也没用。”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父母心里最想要的还是自己在晚年的时候,能有一个坚实的依靠。
就像周母是这样对秉坤说的:
“妈一直觉得,你比你哥你强。
你哥你六九年离开家后,妈是真的觉得他们走了。
回来呢也就是看一眼,家里有个啥事的,也抓不着摸不着。
你在家,妈心里就踏实。”
在周母眼里,是秉昆给了她晚年的安全感和踏实的依靠。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秉昆在家照顾,周母的生活难免是无尽地孤独和凄凉。
就像剧中曲老太太一家,平时进进出出都是老两口。过年时,在外的儿子也借口不回家,留下老两口孤孤单单,一点年味都没有。
其实,父母越到老年阶段,越希望子女能陪在自己的身边。她们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是非常渴望子女的陪伴。
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一位8旬的独居老奶奶倾诉心声:
“我呀,太孤独了,一个人,儿女都不在我身边、、、、、、”
这位老奶奶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才回家一次。老奶奶虽然儿孙满堂,可身边却没有一个孩子陪伴她,照顾她。
虽然老奶奶十分体谅子女们,但是从她的神情和语气中流露出的孤独感,却让人忍不住流泪。
季羡林的母亲在临终时,留给他一句话:
“早知道你出去了就不回来,我真后悔当年让你出去;这些年我日日夜夜想着你,你根本不知道我有多痛苦。”
后来,季羡林在散文《赋得永久的悔》中写到,他一生最后悔的事,就是离开故乡,离开母亲。世界上无论多高的地位,多么耀眼的荣耀,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孝经》里有一句话:“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将我们养育成人,当他们渐渐老去时,伺候在父母身边,确保他们衣食无忧,安度晚年,这是物质层面的孝,也是对为人子女尽孝的最低要求。
精神层面的孝:养心智
《人世间》里周家老大周秉义、老二周蓉就是典型的“养心智”,他们两个都是北大毕业。
周秉义娶了省长的女儿,后来还当上了市长;周蓉年级轻轻就当上了省重点大学的副教授,嫁给了著名诗人。
他们虽然没有在家照顾父母的衣食住行,却给周家长了脸,让父母脸上有光。
孝心无价《孝经·开宗明义章》中讲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大概意思是说,子女要发奋图强,光宗耀祖,扬名显亲,使父母享有美名。
光宗耀祖,从古至今都是父母对孩子期望。
在《人世间》中有一个情节:周父带着一家老小给邻居拜年。
在此之前,周父可是从不带孩子出门拜年的。这次出门拜年,是因为周家出了两个北大(周秉义、周蓉)。
周父在拜年的过程,表面谦虚,内心实际非常满足。
周秉义和周蓉,从十几岁开始就离开家,他们几乎没有在父母身边照顾过,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父母心中的骄傲。
周父对周秉义是寄予厚望的。周父说,周秉义已经超过了他,一代比一代强,周家的希望就在他身上。
今年60岁的李伯跟周父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光宗耀祖。
儿子一家在大城市生活,只有他一个人在乡下生活。
看到亲戚朋友都有孩子在身边,自己退休了却孤单一人,李伯也会懊恼:
“我也想儿子能陪在我身边呀,但是看到孩子在大城市有更好的发展,我不能影响他的前途。”
李伯说,比起自己养老的问题,他更希望儿子事业有成。
这是所有做父母的心愿,无论如何,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强,能够光宗耀祖。
现在的父母疯狂“内卷”教育,也是为此。当孩子有出息时,父母会觉得脸上有光,并且会受到邻居、亲戚的赞扬和尊重,从而内心愉悦。
实际上,让父母心情愉悦,精神上得到满足,也是一种孝道。
为人子女,要及时行孝
其实,对于周家的父母来说,他们是幸福的,毕竟他们的子女中既有“养心智”,又有“养口体”,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了满足。
回归到现实生活,现在离开家乡,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的家庭,虽然他们远走高飞,却没有什么成就。
即不能伺候在父母身边,照顾衣食住行,也不能让父母脸上有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孝顺。
实际上,很多人背井离乡是为了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
李军每当想到,母亲一个人在家里冷冷清清,自己一个人吃饭,自己跟自己聊天、、、、、、就觉得非常难过。
在外面飘着那么多年,李军第一次动了回老家的念头。他想着回老家工作,每天都可以陪母亲吃早饭、晚饭,周末还可以和母亲一起去赶集、、、、、、想想就觉得非常幸福。
但回去之前,李军做了一个假设:回老家之后,可能会过着简单的生活,然后娶妻生子,
孩子到镇上读小学,如果成绩不错,还可以考到县城去读中学,然后参加高考,离开家乡去读大学、、、、、、
李军突然意识到,这跟自己现在的人生轨迹是一样的,他就是一步步从山里走到县城,走到大城市。如果他选择回老家,那孩子将重走他曾经走过的路。
更重要地是,老家的收入比较低,一旦母亲生病,自己很难担负起医疗费用。
最终,李军选择了留在大城市,努力地奋斗着,并且在大城市安了家,将母亲接到了大城市生活。
从来没有离开过农村的母亲,第一次坐了飞机,第一次进电影院看了电影,第一次逛大商场、、、、、、
有一次,李军陪母亲在逛公园时,母亲突然说,“我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过上这样的生活,你爸要是还在,该有多高兴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