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愿意爱我吗?
暑假在书店里看到几米的书,“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翻开第一页,看到的第一句话是“每个人都会犯错,所以我们要学习道歉、改过向善,并发誓绝不再犯错。但是。。。”第二页是:“如果我变成一个令人失望伤心的小孩,你还愿意爱我吗?”我读了这句话,心里浮现的是有多少孩子的内心是在呐喊这个疑惑。想了就心酸。
我自己多年来的体会得出的大胆假设是:“孩子许多的捣蛋、哭闹、甚至打人的行为,都源自于这个‘爸爸妈妈还爱我吗?’的忧虑。”
一些家里新添老二的父母最常踫到的问题是老大的行为变得很‘坏’,采用的方法往往是针对发生的行为予以责备或处罚,殊不知这种做法只会加深孩子心中的疑虑,而做出更多或更‘坏’的事情。这些负面的行为,可能是要得到爸妈的注意力,也可能是在试探父母‘当我很坏时,爸妈是否还愿意包容我’(以此判断父母爱不爱我),也可能是觉得父母不爱我的焦虑情绪的发洩(对象常常是老二)。爸妈们如果没能察觉到孩子深层的想法和感受,只是就表面行为一味的指责,就如同医生治病,只治标不治本,是没办法把病根治的。
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也一样。毕竟成长是一个不断在犯错的过程。父母对待犯错的态度,如果也是批评、责难或打骂,孩子最后得出的结论就会是‘我是个令爸爸妈妈失望伤心的孩子’
我自己多年来的体会得出的大胆假设是:“孩子许多的捣蛋、哭闹、甚至打人的行为,都源自于这个‘爸爸妈妈还爱我吗?’的忧虑。”
一些家里新添老二的父母最常踫到的问题是老大的行为变得很‘坏’,采用的方法往往是针对发生的行为予以责备或处罚,殊不知这种做法只会加深孩子心中的疑虑,而做出更多或更‘坏’的事情。这些负面的行为,可能是要得到爸妈的注意力,也可能是在试探父母‘当我很坏时,爸妈是否还愿意包容我’(以此判断父母爱不爱我),也可能是觉得父母不爱我的焦虑情绪的发洩(对象常常是老二)。爸妈们如果没能察觉到孩子深层的想法和感受,只是就表面行为一味的指责,就如同医生治病,只治标不治本,是没办法把病根治的。
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也一样。毕竟成长是一个不断在犯错的过程。父母对待犯错的态度,如果也是批评、责难或打骂,孩子最后得出的结论就会是‘我是个令爸爸妈妈失望伤心的孩子’
当然附带而来的就是‘他们还爱我吗?’的疑惑。
我并不想把孩子的负面行为简化成单一的原因。而且孩子犯错时,我们仍要教导他,甚至要他对自己的错误负责,承担后果。年幼的孩子对承担后果的方式,有时会与处罚混肴。容易掉入‘父母不爱我’的模式。但该纠正的时候还是要纠正。在此提醒的是:如果孩子有越来越多的负面行为时,观察一下,也许要花的功夫是‘安孩子的心’。陪孩子做一些他可以感受到你的爱的活动。根治他‘爸妈还爱我吗?’的猜疑,一些你不想看的的行为或事情就会消失了。
几米书里还有几句帮孩子说的话,抄录让大家欣赏:
如果你还爱我 “大人怪怪的,有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熟懂事,有时又希望他们永远天真幼稚。”
“大人都忘了,他们也曾经是小孩,他们的口袋里,曾经藏有各种怪兽,他们的脑袋里,曾经浮现奇幻彩虹。”
“大人希望小孩能按照他们的希望,长成一个令人羡慕的模范儿童。但大人的希望,却总是让小孩感到深深的失望。”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们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相互容忍,辛苦且坚强的活下去。”
我并不想把孩子的负面行为简化成单一的原因。而且孩子犯错时,我们仍要教导他,甚至要他对自己的错误负责,承担后果。年幼的孩子对承担后果的方式,有时会与处罚混肴。容易掉入‘父母不爱我’的模式。但该纠正的时候还是要纠正。在此提醒的是:如果孩子有越来越多的负面行为时,观察一下,也许要花的功夫是‘安孩子的心’。陪孩子做一些他可以感受到你的爱的活动。根治他‘爸妈还爱我吗?’的猜疑,一些你不想看的的行为或事情就会消失了。
几米书里还有几句帮孩子说的话,抄录让大家欣赏:
如果你还爱我 “大人怪怪的,有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熟懂事,有时又希望他们永远天真幼稚。”
“大人都忘了,他们也曾经是小孩,他们的口袋里,曾经藏有各种怪兽,他们的脑袋里,曾经浮现奇幻彩虹。”
“大人希望小孩能按照他们的希望,长成一个令人羡慕的模范儿童。但大人的希望,却总是让小孩感到深深的失望。”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们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相互容忍,辛苦且坚强的活下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