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上的泰山》阅读答案
底片上的泰山
闫语
当一座山,从我的视野向云里消逝,而云影又在我的视野之外,在山的视野之外,一个熟识的名字就消失了泰山。这是一张你在日观峰上拍摄的照片,你把它邮寄给我,你说,这是你觉得最满足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是我始终想要去的泰山。
对于我来说,泰山是一座奇妙的山,一座吃立在照片上的山,一座存活在文字里的山,一座反复消失在你书信里的山,一座无比熟识却又无比生疏的山,一座我想要摩挲的山。
你说,山,就是人的经受,人的证明。泰山悄悄地矗立在这里,为了让人类的经受也简单一点,让人看清自己,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去体会一个含辛茹苦的过程。然后,在某一个早晨或是黄昏,当泰山真的消失在眼前时,它已经不再是遥不行及的岱宗,而是你可以促膝谈心的伴侣了。
你说,泰山是仁爱的。你说,泰山是禅意的。你说,一个人与山水的缘分,就是一种会意。山水的清爽,行走的熬炼,唤醒我们去思索生命呈现的那一瞬间,一座山,一片水,加上一个"我",才有了此时此刻这样的一个自己。
你说。我听。
泰山诗句
杜甫是真的观察了泰山的,他一个人看,由远及近去看,从山脚下爬
到半山腰去看。看到了泰山山脉的绵延宽阔,他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看到了泰山的雄峻磅磷,他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时,他认真远望,见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他说,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他想象自己将来登到山顶所能见到的景象时,他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看到了泰山的奇妙秀丽,也看到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崇高抱负。就在那一刻,他看懂了泰山,也看懂了自己。所以,泰山照旧是泰山,而他已然开头走向宏大。
李白也是观察了泰山的,他看到的是一个神话传奇的泰山,是一个可以在诗中幻化出亦真亦幻仙境的泰山。他登上了泰山,看到了泰山更宽阔、更深邃、更完善的神妙之处,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人生抱负和人格憧憬。或许是泰山感受到了李白多年来的踌躇满志,于是在四月登泰山之后的那个秋天,他突然奉诏入京,有了可以一展理想的机会。所以,泰山不只是泰山,它可以是神话,也可以是现实。
"而泰山模糊得犹如我第一位友人的灵魂",这是美国诗人庞德《比萨诗章》里的诗句。读到它,我想到了很久以前的一位伴侣,他是个在火车道边长大的孩子。他说,他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头坐火车旅行的,只是觉得自己是被远方抛弃的人,所以始终想追上去看看,可是一到了目的地,却又发觉,家乡已经成为了另一个远方。他说,有一年夏天,他乘坐的火车路过泰安,观察了泰山的头和肩膀,
不免突然一惊,后来连上半身和下半身也观察了,整个车厢里的人好像都在一瞬间变得肃穆起来,他觉得那是对大自然的敬畏,神一般的敬畏。可火车只是叹了一口气就驶过了泰山,泰安站也重新成为了一个遥远的
地点,而泰山依旧是杜甫的泰山,依旧是李白的泰山,以至于后来有十几次机会路过泰山脚下,他都由于泰山太深臭,太空灵,而不敢去打搅它天启般的深思
想到这些的时候,突然发觉我已经记不起他的样貌了,但是却可以清楚记得他向我描述过的泰山,比如杜甫的《望岳》,比如李白的《游泰山》。是的,泰山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它可以是人们动身的借口,也可以是人们归来的理由。它可以被深埋在记忆中,任凭时间的敲打,也可以漫游在时间之外,任凭人们写写画画,哪怕黎明的光线早已被夜晚涂改过。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始终固执地认为,孔子说的"仁者乐山"的"山",指的就是泰山。我把这个想法和别人说起时,大多数人都是一笑了之,间或有几个伴侣照看至我的心情,会悄悄地看着我点头,却不多说一个字。后来,有幸读到诗人车前子许多年前的一篇散文,里面也有和我一样的想法,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泰山在他见过的山中,肃穆庄重,天性一副仁相,用人的脸相来形容它,不是尖嘴猴腮,不是瓜子脸,不是鹅蛋脸,像是国字脸。他说,澳大利亚最有影响的现代派画家伊安费尔韦瑟,在一九三三年,从上海去往北平的途中路过泰山时,灵感突发地下了车,在泰山得到
了天赐神示,于二十八年后最终完成了他的杰作《寺庙》。这幅画尤犯难得的是,画家表现了在西方当代绘画中极为罕见的深典与空灵的安静,唤起的是精神生活内在的清静与和谐。
我突然想,假如时间可以倒流,再倒流,那么,在费尔韦瑟登上泰山
的那一天,在山脚下他会不会已经遇上了孔子?然后两个人因了泰山的原因,摒弃了国籍和理念上的分歧,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泰山,就来到了半山腰?这时候,那个想象着登上山顶就可以一览泰山盛景的杜甫,正在专注地吟诵着《望岳》,声音吸引了刚刚到来的两个人,
一声赞美之后,三个人相视一笑,随即结伴连续向上攀登?当他们经过了一段最险要的山路,最终来到了山顶,眼前豁然开朗的一瞬间,李白的身影已然等在那里了?
是的,全部关于泰山的故事里始终不缺少这样的人,或许是他,或许是我,更有可能是你。时间只有通过故事被牢记,泰山,也不例外。这座吃立在时间交叉中的泰山,它的众说纷纭的故事中,让人无法分清哪个是现实的场景,哪个又是梦幻般的假设。如艾略特所言:现在的时间和过去的时间,或许都存在于将来的时间。
而最令人惊心的是,消逝的不是时间,也不是泰山,而是我们。一座山,它是一种记忆,甚至它也不仅仅是一种记忆,它可以是一种旅行的情感,是心灵的脚步,是潮湿的灵魂,是很多盏灯熄灭了又有很多盏灯亮起来,是远远没有结束的阅读和体验。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前五段借助"你"引出"底片上的泰山",也交代了杜甫、李白、费尔韦瑟等人登临泰山有不同感受的缘由
B.固执地认为"仁者乐山"的"山"指的就是泰山,是由于泰山庄重仁厚,肃穆方正,能带给人灵感与启示。
C.设想费尔韦瑟与孔子、杜甫、李白在不同位置相遇,在虚构的故事
里,表达了对泰山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
D.结尾所表达的关于"物"与"我"关系的理解和苏轼《赤壁赋》中的"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感受是全都的。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杜甫、李白登临泰山的叙写,既丰富了内容,给予泰山文化意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泰山的思索和感受。
B.文章写作角度奇妙,不写亲身登临,也少有对泰山雄伟、雄峻的直接讴歌,而是着重写了自己和泰山的心灵之约。
C.文章底蕴厚重,放得开收得拢,把历史和现实、自我感受和民族心理有机揉合,彰显了爱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谈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使事情的叙述、情感的表达、哲理的阐释真实自然,耐人寻味。
8.文中的"泰山"在布局谋篇、主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曾说,在她的散文创作中,"诗歌的手法与技巧是必不行少的创作元素",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理念的?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参考答案
6.(3分)D("感受全都"错误)
7.(3分)C"彰显了爱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感"错误
8.(4分)①布局谋篇上,"泰山"是行文线索,将照片中的泰山、杜甫等人的泰山及思索的泰山串联起来,达到"形散神聚"的效果。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