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远游,山水人生 | |||||
教学目标 | 1.鉴赏景物描写的特,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 ||||
教学重点 | 景物描写的特点和文本蕴含的文化意义。 | 教学难点 | 鉴赏山水背后的人生感悟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绘图法、问答法 | ||
课 型 | 新授课 | 课 时 | 一课时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活动 | 设计 意图 | ||
导入 | 引泰山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于海。 ——南·刘勰《文心雕龙》 试登山岳高,方见草木微。 ——唐·孟郊《上河阳李大夫》 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刘墉《方向》 同学们是否有过登山的经历?有哪些体验?请分享给大家。 教师分享大雨中登安徽黄山的经历和朗读登山感悟。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境遇中会有不同的登山体验,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姚鼐一起登东岳泰山,悟山水人生! | 倾听 回顾 表达 感知 | 创设 情境 引起 兴趣 | ||
展示学习目标 | 1、鉴赏景物描写的特,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探究文本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传承和发扬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品格。 | 学生齐读 | 明确 所学 | ||
文本研读 | 赏泰山 1、结合上节课疏通的文意内容,请同学们思考姚鼐选择了什么季节登泰山?为什么选择冬季登泰山? 2、泰山的四季都是一样的精彩,但冬季显得还是特别了一点。姚鼐在冬季登泰山看到了怎样的奇崛景观呢?请同学们出文中描绘冬景的句子,有感情朗读。 | 谈看法 有感情朗读 思考 回答 合作 探究 | 设疑 激疑 加强 感知 通过指导学生诵读,提升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技能。 | ||
(一)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问:用现代汉语对图景进行描绘。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给这幅图景起个名字。泰山夕照图,作者是如何把泰山夕照写得这样瑰丽飘逸的?(总结写作手法) 引导:既然是泰山图,就说明日薄西山,天已晚,中国人在面对夕阳时总会感慨于黄昏的凄凉而心生愁绪。这种共同的情绪衍生出了一种叫做暮愁文化的部分, 2、问:同学们是否可以举出体现暮愁文化的诗句? “暮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于人对自然的崇拜,人对太阳的崇拜,“暮”就是日掉到草或树林里了。 (1)日落当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更何况人呢?回不去家,引发了羁旅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2)黄昏闲愁,身体放松,心情躁动。比如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照却深深院。——晏殊(无事的闲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没有伴侣的闲愁)。 (3)年华易逝。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 3、问:作者为什么宕开一笔,有了这样一段意境开阔的泰山夕照图的描绘? (二)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而皆若偻。 2、问:许多人写过日出,齐读巴金的《海山日出》节选,巴金的《海山日出》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两篇同样写日出,却如此不同? 海上日出(节选) 巴金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 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的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 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背景介绍:1927年2月,23岁的巴金从上海踏上英国邮船"昂热号",去伦敦留学。他将沿途的见闻写成《海行的日出》一书,于1932年出版。《海上的日出》便是其中的一篇。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43岁的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辞官的主要原因则是厌恶封建官场的腐朽险恶和坚持自己的个性独立而不堪世用,专程去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3、问:根据不同的写作背景,你怎样理解两位作者笔下的日出之景呢? 小结:巴金:少年不识愁滋味,23岁的巴金,意气风发,年轻,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期待,所以他笔下的日出是年轻活力、俏皮可爱的。 姚鼐:43岁,历经官场黑暗腐朽,而今识尽愁滋味,人生有了沉淀,所以姚鼐笔下的日出是厚重的,磅礴的。 (三)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1、问:这段描述了哪些景观?有什么特点? 悟泰山 问:作者描述的奇崛泰山之景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1.远: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2.高: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半山居雾 3.险:道皆砌石为磴, 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4.寒: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乘风雪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5.志:学生不见得能说出来 启发:学生学案中绘制的泰山地形图,突出日观峰,说明志存高远。 结合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节选,探讨山水背后的人生哲理。 小结:人生当志存高远,迎难而上。需要不断攀登才能以历绝美! 中国人热爱泰山,拥有泰山情结,绝不仅仅把泰山当成是简单意义上的一座山,而是把它当成了一座精神高峰。齐读以下诗句。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 李斯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 ——梅尧臣 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 ——张岱 泰山精神更代表了中国人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同学们思考:2020年国内的新闻时事中能够体现这种泰山精神的事件。 2020年6月23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请同学们观看视频。 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 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小结:北斗精神正是中国攀登精神的一种体现,希望同学们传承这种精神,永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而奋斗! 课堂总结:苏轼《赤壁赋》,水月之境,悟身处逆境、随缘自适的旷达人生态度。 姚鼐《登泰山记》,山石之境,悟志存高远、迎难而上的顽强拼搏精神。 两篇文章不同的山水,却都是一样的心灵远游! | 朗读 思考 回答 泰山诗句合作 探究 回忆 列举 齐读 比较 思考 作答 讨论 交流 补充 深入 思考 激昂 齐读 回想 总结 复习 回想 | 思考 学习 探究 学生合作理解文本内容,探讨特点、手法及效果、作用 指导学生通过文本拓展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训练学生比较思维能力 指导学生知人论世 由文本探究深层文化意义,传承和发扬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品格,立德树人 家事国事 时事关心,体会科研精神,与时舒卷 | |||
作 业 | 生活中有哪些景物曾经激起你对生命的感悟?到与自己心灵契合的“山水”,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字记录。 | 写作 | 训练学生写作言之有物 | ||
板书设计 | |||||
心灵远游,山水人生-姚鼐《登泰山记》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4-12-24 20:49: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上一篇: 形容白云山的诗句
- 下一篇: 不能收受礼品的诗句或谚语
实时天气 2024-12-24 20:20:23发布
北京
-
温度:-7℃~5℃
东南风
-
明天晴
6 北风
3-4级转 -
后天晴
3 西风
-
大后天晴
3 西北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