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材分类训练:评价类诗歌
(附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赐金放还”,离开京城,已漫游十年之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歌情景交融,着意描写清溪水的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B.诗的首句描写了自己的感受,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突显出清溪水的特异。
C.诗的颔联借问新安江,用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的清澈。
D.此诗的诗眼是“行”,围绕诗人在清溪的行踪表现他对清溪的喜爱,情由境出。
16.日本汉学家近藤元粹在《李太白诗醇》一书中点评此诗“五、六笔有画致,七、八使人凄然”,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赏析。(6分)
【答案解析】
15.D(3分)
解析:诗眼是“清”,不是“行”。全诗着意描写清溪水的清澈,从首联“清我心”的主观感受,到颔联以新安江比不上清溪的清澈见底,到颈联的比喻,都是围绕清溪的清澈,没有突出诗人的行踪。
16.(6分)颈联有画致: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以山比作屏风(手法1分)。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诗句分析1分),就如人行走在明镜中,鸟在屏风中飞翔。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画面感强,诗中有画等。(画致解释1分)
尾联凄然:入晚时猩猩的声声啼叫,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消寂境界(诗句分析1分)在诗人听来,猩猩的啼叫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1分)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落寞郁闷的情绪(1分)。
情感分析:诗人离开混浊的帝京,来到这水清如镜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心”,可是胸怀济世之才的诗人,终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尾联流露出诗人因远离家生。中置乡内心的孤寂之情,以及空怀济世之才的落寞悲伤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①
邓剡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注】①邓剡,文天祥同乡好友。1279年,与兵败被俘的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元都。到金陵时,邓剡因病留下。临别之际,邓剡作词赠天祥,为好友壮行。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长江,词人感叹上天不借东风给好友文天祥,致使他抗元失败,沦为俘虏。
B.这首词写金陵风物时融情于景,蜀鸟吴花、荒城颓壁,都寄寓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C.友人离别后只有孤月相伴,让词人无法入眠,蕴含了深深的朋友之情,家国之悲。
D.这首词擅长运用典故,如借嬴政和司马懿的典故,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企盼之情。
16.清代王奕清《历代词话》卷八引明陈子龙语盛赞这首词,说它“气冲斗牛,无一毫萎靡之"。你觉得这一评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解析】
15.D;解析:D项“借嬴政和司马懿的典故”错误,“赢”并非嬴政,“写出了对建功立业的企盼”也不够准确。应为借蔺相如身立秦廷,持璧睨柱,气吞秦王的气魄和诸葛亮死了以后还能把司马懿吓退的那种威严写出了对好友的赞许与期望。其他三项均正确,故选D。
16.①意象选择雄壮,气势雄浑(1分)。水天空阔、剑气冲天、扁舟齐发、涛生云灭,给人以振奋之感;(1分)②典故运用豪壮,突显豪气(1分)。借蔺相如和诸葛亮的胆识与才华写出了对好友的赞许与期望,豪气十足;(1分)③情感抒发悲壮,气冲斗牛(1分)。虽国破家亡,江山易主,但仍期盼有人能够雪恨,本词是为好友壮行之词,言辞悲壮,令人动容。(1分)
评分细则:④意境(写景)开阔(1分)。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1分)。⑤叙事宏大(1分)。结合与个人经历相关诗句,简要分析(1分)。⑥语言有力度(1分)。结合相关
字、词或句子,简要分析(1分)。(每点2分,从以上六个方面任选两点概括分析。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左省杜拾遗①
岑参
诗句赏析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①拾遗,朝廷谏官,负责规劝天子改正过失。杜拾遗即杜甫。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铺写“丹陛”“紫微”“天仗”“御香”,似是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实则暗示朝官生活的死板。
B. 颔联写朝堂活动只用“入”与“归”,透露了朝廷公务的空虚无聊,令立志建功的诗人感到厌倦。
C. “青云”“鸟飞”隐喻飞黄腾达者,诗人感慨朝中奸佞小人像鸟飞青云一样轻易地取得高官厚禄。
D. 本诗对仗极为工整。中间两联对仗,首联也对仗;联中不但词性相同,而且连颜词也相互对应。
16. 有人评价此诗“曲折隐晦,绵里藏针,有寻思不尽之妙”,请简要赏析尾联蕴含“不尽之妙”。
【答案】
15. C
16. ①表面是说皇上圣明,国无弊端,我们谏官已无事可干,似乎是赞扬盛世清平。②实际是讽刺皇上自诩英明,拒绝纳谏,以致臣缄口,万马齐喑。③体现了对朝政的隐忧和自身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诗人感慨朝中奸佞小人像鸟飞青云一样轻易地取得高官厚禄”错,诗人抬头望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因为朝中为官的生活十分死板无聊,而且当时正百废待兴,诗人对这样的日子感到厌倦。诗句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圣明的朝堂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渐稀疏。似乎是赞扬盛世清平。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
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有讽刺皇上之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也体现了对朝政的隐忧。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同朱五题卢使君①义井②
高适
高高义唯良牧,深仁自下车。
宁知凿井处,还是饮冰馀。
地即泉源久,人当汲引初。
体清能鉴物,洞每含虚。
上善滋来往,中和浃里闾。
济时应未竭,怀惠复何如。
[注释]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②义井,供公众汲用之井。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用“高义”“深仁”等词直接表达作者对卢使君的敬仰之情。
B.五、六句写水在地下很久,需要人汲取才能使用,暗指友人的怀才不遇。
C.七、八句着力描写水的澄清透明,侧面赞扬卢使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D.全诗运用议论、描写、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缘事入情,具有独特的魅力。
16.前人论此诗,认为“上善”“中和”两句诗意蕴丰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15.【参考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的能力。
【解题思路】“暗指友人的怀才不遇”过度解读。从诗歌题目和诗歌内容来看,诗歌表达的都是对卢使君的褒赞,并未体现“友人的怀才不遇”。
16.【参考答案】“上善”一词,结合前文“凿井”可联想到“上善若水”,一语双关,(2分)作者借写井水给百姓带来润泽,使乡里和睦,(2分)委婉含蓄地赞颂卢使君为百姓造义井是一种泽被乡里的至善德行。(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情感之美,理解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解题思路】结合第三句“宁知凿井处”可联想到上善若水,“中和”可理解为“和睦”;答题时需紧扣题干中的“意蕴丰富”思考,在翻译通顺诗歌的前提下,把作者的情感表达清楚即可。
【诗歌鉴赏】
高适的《同朱五题卢使君义井》是一首赞颂友人造福一方的诗。诗中的“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称呼。“高义唯良牧,深仁自下车”两句开门见山,盛赞友人为“良牧”,有“高义”与“深仁”。“下车”为新官上任,友人一到任就做此义举,引出下文凿井取水之事。“宁知凿井处,
还是饮冰馀”两句中,“宁”应理解为“哪里”,用反问的口气表达汲水一事对百姓的重要性。“地即泉源久,人当汲引初”两句写出水在地下已经贮藏很久,不过依然需要像卢使君这样的人来汲取,暗指卢使君为民着想,善于理政。“体清能鉴物,洞每含虚”两句中,“鉴物”写出井水的清澈幽深,“含虚”写出井水的幽深,侧面赞扬卢使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上善滋来往,中和浃里同”两句,对仗工整,意蕴丰富。“上善”和“中和”取自古代典籍,“上善若水”一语双关,而“中和”是指社会和谐太平。作者借写井水给百姓带来润泽,同时使乡里和睦,委婉含蓄地赞颂卢使君为百姓造义井是一种泽被乡里的至善德行。“济时应未竭,怀惠复何如”两句,借写井水不会干涸,表达百姓会久久怀念卢使君为百姓凿井的义举。全诗运用议论、描写、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缘事入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