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意思,并能结合历史背景和典故体会到诗人的家国情怀。
2.能背诵并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教学过程
一、品读《出塞》和《凉州词》,感受盛唐将士的爱国情怀。
1.交流,师相机点拨,体会戍边之苦。
(1)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征人戍边的事?哪个词?(万里长征)
(2)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
出示唐代地图,体会边塞万里之远。
课件播放大漠风沙图,体会万里之苦。
诗句补充,体会万里之难: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塞下曲的古诗的意思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唐]李颀《古从军行》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你还从哪里看出将士戍边之苦?(人未还)去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战事频繁终老边疆,有的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4)师小结,情感引读,体会戍边将士的悲壮。
2.边疆不宁,战事频繁,是唐朝才有的困境吗?你从哪里知道?点拨理解:古代中国同四
周少数民族之间关系复杂。从西周开始,由于疆界之争,边境战争伴随着历朝历代。诗人运用互文的手法,以”“两代来浓缩整个历史时段。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
3.提起明月,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有很多描写明月的诗句,出示,开火车诵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4.此时此刻,戍守边疆的将士,看到明月,会想起什么呢?他们渴望什么呢?
5.师:国难思良将,在战争频繁的边塞,守关将士也在盼望:(课件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生齐读。
(1)学生介绍李广将军。师结合卢纶《塞下曲》补充介绍。
(2)教师引读,体会期盼
要是汉朝的李将军在,胡人不敢度阴山,边关就有安宁,国家也会太平。这是千百年来无数戍边将士的心愿。
尽管戍边将士远离家乡,生活艰苦,九死一生,也有着对战争的憎恨,对朝廷不能启用良将的埋怨,但他们仍然希望有像李广那样的将军到来,带领他们英勇杀敌,浴血奋战,让侵略者不敢度过阴山,不敢侵犯唐朝边境。
(3)学生齐读,配乐诵读。
(4)你感受到了守边将士们内心怎样的渴望?
预设: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壮志。
(5)教师小结:这就是我大唐的将士——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生背诵诗句。
6.想象画面,理解《凉州词》
(1)学生借助注释,同桌互相讲解诗句大意。
相机指导:
欲饮琵琶马上催自古以来有两种理解:琵琶在助兴,欢快的音乐催促将士开怀畅饮。琵琶声声急催促着将士们马上出征。这两种理解都有道理,在这里我们取第一种。
(2)抽生反馈。教师针对难点引导想象和思考:
提问:当读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醉卧沙场君莫笑
(3)示范朗读: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读出豪迈的感情,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4)小结:通过链接资料,想象画面的方法,我们学习了这两首诗。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借助注释来理解诗句的大意,还可以去查相关的资料,入情入境地去想象画面,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体会其内在的情感。
二、对比阅读,聆听宋代弱女子的追思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盛唐将士们以视死如归、保家卫国为责,为荣。渴望浴血杀敌、建功立业。
数百年后,一个宋代弱女子,面对天下兴亡,又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你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