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洛、壶”等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相关课件。
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洛、壶”等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3.尝试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自古以来,很多诗人为了抒情言志,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古诗。这些古诗题材多样,囊括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不同题材的古诗,看看这些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带
给我们怎样的感受。(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
2.师指名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
着重指出“单”“将”“骑”是多音字。在“单于”中“单”读chán;“欲将”中“将”读jiāng;“轻骑”中“骑”读qí。
3.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
4.扫除生字词障碍。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得生字)全班齐读。
(2)(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生认读,师相机指导易错笔画。
5.个人配乐朗诵古诗,师引导读出诗的节奏。
三、品读《芙蓉楼送辛渐》,整体感知
1.从诗人及写作背景入手,解读诗题。
(1)(课件出示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2)走近诗人。
课件展示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尤其擅长七绝,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主要作品有《出塞》《从军行》《采莲曲》等。
(3)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丞任。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一首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是第二首,写的
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4)引导学生说说从诗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塞下曲的古诗的意思(5)指名说,师小结。
课件展示
“送”点明这是一首送别诗;“芙蓉楼”是送别的地点;“辛渐”是送别的对象。诗
题的意思: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2.品读诗文,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小组内比赛读古诗,合作交流,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课件展示
诗意: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
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四、入情入境,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仔细读古诗,说说从诗中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或品格。
2.生交流。
预设 1:我从第1、2句诗中体会到诗人凄凉、伤感、孤独的心情。
预设 2:我从第3、4句诗中体会到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
3.学习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生自由朗读这两句诗,师引导:对于这两句诗,你读出了怎样的感觉?
预设:从这两句诗,我读出了诗人的孤寂之感。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妙?
预设:“寒”和“孤”。“寒”字增添了冷清的意味,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也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心情。
(板书:凄凉、孤寂)
(3)(课件出示背景图)师引导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秋雨绵绵不绝,夜渐浓,江面雨雾弥漫,依稀能见到两个模糊的身影。远处的山,在蒙蒙细雨中现出灰暗的孤影。
(4)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4.学习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玉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