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三篇)
(一)
执教《古诗三首》一课,我在教学方法上不采用传统古诗教学逐句讲解诗意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古诗来理解诗意,感悟人物的情感。为了让语文课堂具有开放性,我把课外的相关知识引进课内,使古诗教学变得 “厚实”起来。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前预习时我让学生搜集各种与古诗有关的资料,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匈奴的相关知识,有关于梅花的词语、名句、诗词。这便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关于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出如下几点反思:
1.教学效果(思效)。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离我们比较久远,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们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简介、写作背景,使理解诗中人物的情感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比如《墨梅》这首诗,学生通过资料了解到作者“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后, 便对王冕产生敬佩之情,然后带着这种情感去朗读古诗,就会更加容易地理解诗意。此外,在我的要求下,学
生积累了很多课内外咏梅、赞梅的诗句,而且尝试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运用这些诗句,学会了古诗今用。补充欣赏王冕的《墨梅图》画作,欣赏古典名乐《梅花三弄》,阅读现代咏梅的佳作,这些环节的设计,拓展了文本,为学生编织了一张更大的知识网,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塞下曲的古诗的意思
2.教学收获(思得)。
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浅显的理解囫囵吞枣地以点头的形式蒙混过关,而是把自己的表扬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这样既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入。从这堂课上,我感受到了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古诗的理解也变得轻松自然。孩子有了自己个性的理解,在读的方面也就表现得不一样,达到了课标中提倡的个性阅读的要求。
3.不足之处(思失)。
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每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在让学生充分想的时间太短,展开的古诗画面不是很形象,学生没有完全置身于当时的故事情节当中,这是很失败的地方,导致最后的读不是很到位,学生体会的思想感情不是很深。
4.改进措施(思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每次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并引发深层次的探究,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自然科学知识,来体验、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到问题的答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二)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课所编排的内容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卢纶的《塞下曲》和王冕的《墨梅》。《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的。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塞下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体会古诗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句表现出诗人的高尚品格。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每首诗的旁边都有注释,这些注释是理解诗意的工具和帮手。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注意旁边的注释,用好注释自己解释诗意。大部分学生借助注释可以理解诗歌的大概意思,从而教给学生理解诗意用好注释。另外理解诗意时可以逐字翻译,运用字面意思理解诗意。
(二)把握重点诗句,体会人物高尚品格
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首诗的后两句是本诗的关键句和主旨句,通过后两句体现诗人的高洁情操,因此学习时应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每首诗的后两句上。学生可以自己先探讨,老师加以补充,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刻一些。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教给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借用注释法和逐字翻译法理解诗歌的含义。
(二)把握重点诗句,体会诗歌主旨。学生经过反复朗读,发现了诗歌的后两句是诗歌的主旨句,并让学生小组讨论每首诗的后两句的意思,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理解诗歌的主旨。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进行范读,也没有给学生画分节奏,学生读起诗歌节奏来不对,下次应该给学生范读,并画分好诗歌的节奏。其次,把握重点句方面仅仅看后两句,没有
结合上下文,表达的意思就会单一、不丰满。没有告诉学生学习古诗要结合整首诗来理解。
四、改进措施
下次再讲诗歌时,我一定先范读诗歌,并与学生一起探究诗歌的朗读节奏,让学生在节奏中体会诗歌的意思。其次把握文中重点句子,部分学生只看后两句,对诗歌的总体含义并不是很了解,下次在旁边指导学生对后两句理解时,应结合整首诗包括题目,这样才能全面理解诗歌的真正含义。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三)
《古诗三首》选编了《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和《墨梅》三首诗歌。从内容上看,都是表达一定的精神品质的。
成功之处: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基本教学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最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第二课时,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和第三首诗。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再来学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不足之处:
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第二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的课。
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