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诸君仍需精益求精
1、任重道远,诸君仍需精益求精
2、《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3、为何有此一说?广饶一中教案本上的几句话!个性签名句子
下面就结合本次听课的一些情况给各位老师汇报一下:
4、教学能手的评分标准!
5、教学能手的评分标准!
教学能手课课题
《敬畏生命》 论说类(布道辞) 《故都的秋》 散文
德育渗透课课题
《甲申三百年祭》 史论类 《石缝间的生命》 散文
要求:准备时间只有一天数祖忘典 ,不准和学生接触(个别老师的课学生预习错了),整节课40分钟 耳朵流黄水怎么回事, 班级随机抽取 (实验班,普通班)
难点:将难讲易,将易讲难。
6、教师的语言是一门非凡的艺术
课堂上失去了语言之美,也许是压力大,课题难,部分教师课堂语言不简洁,表述生硬,给学生以压迫感,语文教师应有的亲和力已经不复存在,学生感受不到语言的美,一节语言干涩的课何谈让学生喜欢语文。
覆水难收是什么意思表现一:《敬畏生命》话多 (比娘们还娘们)
表现二:《甲申三百年祭》随意(学生不活跃,你的名字和我邻居的孩子一样)
表现三:《石缝间的生命》机械(看稿子)
7、让课堂充满活力
部分课堂教学设计预设性太强,教师生拉硬拽,在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的情况下牵强的将答案指向预设环节。学生缺少了课堂生成,只是成了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众演员,而不是真正的主体,课堂知识的生成远远不够。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去思考答案是什么,而是思考老师想让我们干什么。这样的课堂学生会逐渐封闭自己的思想,课堂就变得死气沉沉。如果教师再不知道变通,课堂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
例:《石缝间的生命》设计的表格,速读完分别出生命类别、环境、外在特征、生命内涵等,答案都事先做好,结果学生不按老师的套路出牌,老师就不停地往标准答案上引导,最后干脆直接出示答案了。
8、课堂提问力求一石激起千层浪
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你抛出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在积极思考并尝试表达,这就需要老师们学会等待。教师的提问在部分课堂上成了教师的救命稻草,学生归纳不出来,就用填空式的提问引导学生,如《石》教师问能看出生命的,学生说“顽强”,教师问课本上用的是,学生说“倔强”,用教师的已有答案代替学生的思考,无效提问,无效追问太多,例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
9、巧设问题,循循善诱
四何问题分类法:“是何、为何、如何、若何”。
是何:通常指向一些表示事实性内容的问题。
为何:通常指向一些表示目的、理由、原理和逻辑推理的问题。
催吐的方法如何:通常指向一些表示方法、途径与状态的问题。
若何:通常指向一些表示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产生新结果的问题。
10、巧设问题,循循善诱
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与各种形式的问题有关,问题化教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课堂设问的质量则直接决定了问题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有两种水平:一是既有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教育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也不是远远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而是稍稍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因此教师的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以透彻理解教材内容为基础,从学生和教学实际出发。教师设计的问题指向不明或是归宿有误,学生不知道该答什么,费解中猜出很多答案,最后还得教师自己回答。
例:这个问题先放一放
由于时间问题,这个问题课下再说(一个女老师连续出现了多次)
11、把非语文的东西请出课堂
老师对教材理解不深,处理不当,把握不住教材的要点,只考虑了教师怎样教,甚少涉及学生怎样学。部分课堂依然存在形式重于内容,用图片、简单生活现象代替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能紧扣文本本身,通过赏析语言来让学生感知,也就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
分叉路口例如:《敬》出示屠杀动物的照片,问老人摔倒了扶不扶
《故》出示一些秋的照片,然后问学生是不是感受到清、静、悲凉;问学生蓝什么调,冷调!冷调是不是就悲凉啊!!
《石》播放了汪峰的《怒放的生命》
这一点我自己有惨痛的教训!!
12、形式主义的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有形式无内涵的课不是好课。活动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以活动促发展是活动教学理论的精髓。而为合作而合作,为讨论而讨论,只是表面的活动形式,没有实质的活动内涵。
小组合作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发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是以小组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学生获得自主性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策略。
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
发现者的角。
有些老师问题一出来,学生还没有回答,还没有曝露出学生的问题,就几个人一组小组合作,更有甚者直接小组合作探究一下!!几乎每节课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这种活动。
13、人之差异是世界的美,也是生命的美。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要理解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就能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了教师的理解与鼓励,学生才能打开封闭的思想,由胆怯走向自信。部分课堂老师对学生的点评不到位,形式化,简单化,没有师生之间真正的对话和交流,甚至只用简单的“很完美”“你真厉害”等空洞的点评,缺乏客观性。
14、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教学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倘若确立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出了毛病,必将导
致教学活动的偏差或失误。
由于对教材、对学情的把握不到位,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很茫然。例如《故都的秋》,如此优美的文章不带领学生赏析语言,进而体悟情感之美,却简单的以清静悲凉为秋的特点,去简单套用,生硬的将所写之景归类,甚至连那“尖细且长的秋草”都讲成作者所看到的实景,而忽视了一个文人内心的细腻,直接得出悲凉的特点,忽视了悲凉实为作者的主观情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