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石缝间的生命的生长特点,了解作者所赞美的精神与讴歌的人。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石缝间生命的艰难成长过程,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和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1、体验感悟法、诵读法、讨论法、行为导向法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交流对生命的理解。
在这首钢琴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昂扬向上、不屈不挠的激情,它是对不屈服于恶劣生存环境、顽强的生命现象的诠释。
2、展示一组植物艰难而又倔强地从石缝间生长的镜头,交流看后的感受。
它们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是异常艰难的,而能在这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是值得我们敬畏和赞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林希写的一篇赞美生命的力量的文章——《石缝间的生命》。
二、感知初通
1、听配乐朗诵的录音,总体感受作品的语言和感情。
提问:如果我们忠实于我们的眼睛,石缝间的生命应该是“石缝间    的生命”(填空: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顽强)。
2、提问:石缝间的生命到底有多“顽强”呢?课文中那些句子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石缝间的生命
的顽强?请用一个关键词或短语表示他们生命的顽强.
讨论后明确:
(1)无名的野草: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 ……便自去寻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生机不可扼制。 
(2)苦苦的蒲公英: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薄公英……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拼搏。
(3)参天的松柏: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土地--顽强的意志。
3、面对这些顽强的生命,许多人都为此感动了,当然包括我们的作者—-林希,在状物描写中情不自禁地为石缝间的生命现象而感动,而且许多抒情文句已超越了对这三种生命的感叹,试出来读读.
  “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扼制”。
“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湖南文理“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里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4、面对这些极其顽强的生命,同学们肯定有了很多的感动,心中也有许多话想说.那么,此时此刻,你能否把你的感想讲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略。
三、理解体验
其实,这三种石缝间的生命虽然有着不同的生长结果,但它们的生长环境是相同的。它们的生命意义也是相同的。
1、提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精神?
明确:面对艰苦的环境,它们却坚强不屈,顽强地拼搏着。
2、提问:你认为文章是否仅仅赞美石缝间的小草、蒲公英和松柏?如果不是,那么作者借石缝间的小草、蒲公英和松柏要赞美什么呢?作者要给人们什么启示呢?
明确:赞扬了在适应环境、战胜困厄之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完成自己、升华自己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
作者把自然现象的启示扩展到人类生活,从而使石缝间的生命成为困境危境中的人生的象征,使那顽强的生命力、那坚韧的生存意志、那勇敢的拼搏意识成为人生的榜样. 
3、齐读最后三节,出令你感触最深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小组先讨论后交流。
生1:“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作者以“飘落在石缝间”喻指身处逆境,以“凄凄切切”形象地写出了遇挫者的消沉.
生2:“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只有在逆境中拼搏,在困境中磨炼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体现。
生3:“石缝间的生命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jiaoao t tt生物学的:生命本来就是尊贵的,有权自认为辉煌,生机不可扼制。
哲学:生命为环境规定着、改造着,适者就是强者,生命就是拼搏。 
美学:不仅装点荒山枯岭,更向你提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     
……
四、拓展感悟:
1、其实,仔细想想,除了自然界有很多顽强拼搏的生命,人类社会中也有许许多多在逆境中奋起的优秀分子,请大家交流你所知道的在逆境中拼搏、在逆境中成才的名人、伟人。
生1:贝多芬28岁起听力逐渐减退,到50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隐忍着这种致命的打击,坚持指挥、作曲,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他的《命运交响曲》就是他与命运抗争的真实写照.
生2:张海迪5岁患脊髓,胸部以下瘫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前,她没有沮丧沉沦,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自学医术、自学大学课程,创作了很多作品。
……
2、尽管人类社会中有那么多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但是,实际生活中,还是有那么多人在遇到挫折、失败、不幸的时候会消沉、会自暴自弃,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记得某一个电台的主持人曾经收到过这样一封信:
主持人:
    您好!
    我是一个十七岁的初三女生,原本是一个幸福的女孩,虽然家境不是很好,但爸爸妈妈都很爱我。可是,在我十五岁那年,命运跟我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我竟意外患上了不明原因的胯关节粘膜粘连症,不久,左腿就不能动了,现在,右腿行动也很不方便,我真害怕以后右腿也要残废了。我几次想到自杀,可一想到含辛茹苦的父母,就心软了。
    现在的我,感觉前途一片黑暗,对生活已没有多少信心,我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       
 
提问:今天,在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最想告诉女孩的一句话是什么?(同学回答)老师最后讲出主持人的答复。
寒食节女孩:
    人生之路就象自然界的气象,有艳阳天,也有风雨日。当风雨袭来的时候,千万别畏惧,别逃避,勇敢地闯过去,风雨后的彩虹和阳光会消融你人生路上所有的坚冰。
    其实,比起有些人,你还是幸运的.不知你有没有听过春曼和心曼两妹的故事,在她们幼年的时候,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他们,而现在,她们的生命也在逐渐走向死亡。
    春曼和心曼两妹生下来就得了婴儿型行性脊髓肌萎缩"。这种病潜伏在人体基因里,致人四肢残疾.更可怕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肢体会发生严重变形终至死亡。但她们依
然笑对生命,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完成16万字的书稿。虽然折断了翅膀,但她们仍像天使一样在勇敢飞翔……
    如果有一天,我一定要离开,希望你们记得我银铃般的笑声,也希望你们能微笑着为我送行。离别时请千万不要哭泣!不要让你们的眼泪打湿天使的翅膀,我要飞翔……   
                                                    摘自《生命从明天开始》春曼心曼著
五、总结全文
(播放音乐《真心英雄》)
柳一村同学们,在平凡的自然界中,有那么多顽强拼搏的生命;在普通的人类生活中,有那么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它们那顽强、坚韧的生存意识和敢于战胜困境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做生命的强者,把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宽更远!
六、布置作业
1、读一读  冰心《谈生命》  贾平凹《丑石》  茅盾《白杨礼赞》
2、一  表现生命在困境中成长的名人名言.
3、写一写  模仿《石缝间的生命》,身边值得感悟感动的对象,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 
七、板书设计:               
石缝间的生命
林希
无名的野草:生机不可遏制
小小的山花:生命就是拼搏                    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  锤炼自己
参天的松柏: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
    托物                                                言志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石缝间的生命》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是一篇激情勃发的托物言志的散文,涌动着对高昴的生命力的赞颂。而现在的学生与电视为伴、与电脑为友,很少能亲眼目睹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因此在阅读这篇文章,应重点在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语、句子加以揣摩,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才能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石缝间那顽强的生命、坚韧的生存意识、勇敢的拼搏精神的热烈赞扬,从而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善于在困境中成长在困难中奋斗的可贵品质.所以,我觉得唯有让学生亲历文本,与作家、作品进行零距离地交流,同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生活实际,学生才能正确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才能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人文精神,才能达到本单元教学要求——既领会作品内涵,又接受语言熏陶.因此,通过揣摩语言,领悟石缝间生命的顽强应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了解石缝间的艰难成长过程,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人文精神应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和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应是教学的难点。
二、设计理念:
倡导学生的“主体参与”,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阅读是生命的活动,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让不同性格、不同修养、不同阅历的学生对同一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三、教学组织形式
遵循上述设计理念,综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主要采用体验感悟探究性的学习形式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形式.
四、教学过程
我主要采用体验-—感悟—-探究的教学过程,建立起老师、学生、文本互动的平台,利用教学中的阅读期待,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不同阅历的学生对同一问题谈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当学生意见有分歧的时候,我采用了延时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探究发现文本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美”,获取更有价值的东西.具体分析如下: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够起到定向的作用。所以,讲课伊始,
我就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交流对生命的理解,此来创设一种特殊情境,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然后展示一组植物艰难而又倔强地从石缝间生长的镜头,交流看后的感受,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特定氛围之中,激发学生带着对顽强生命的敬意赞美去初步感知课文。
由于文章的描写的景物是石缝间的生命,现在的学生是很少有机会去接触,也很难理解它们的内涵。因此让学生总体感知课文是这堂课的关键。听配乐朗诵的录音,使学生总体感受作品的语言与感情.然后让学生紧扣文本,领略三种石缝间的生命的生长特点。在此基础上,交流作家对生命的感叹,交流自己对生命的感动,与作家、作品进行对话,让学生探索它们身上的精神,让学生从课文中得到感悟。我把张扬个性的创造意识落到实处,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在“理解体验”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归纳石缝间生命生长的共同点,把自然现象的启示扩展到人类生活,从而使石缝间的生命成为困境危境中的人生的象征,人文合一,动情悟神,初步完成托物言志这一环节.
学习党章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