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度第  学期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_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别号,王安石退居钟山(在今南京)时的邻居。
  ②[苔]青苔。
王安石的古诗  ③[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④[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
  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
  (预设: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
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去看看黄河,去游览江南,去呼吸一下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好吗?)
  【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祖国山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
  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评价读得是否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文生字。
  3.齐读三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4.交流读后收获。
  (预设:刘禹锡和杜牧两位诗人都是唐代的,王安石是宋代的。三首古诗都是写景的。《
浪淘沙》和《江南春》分别是写黄河和江南的,《书湖阴先生壁》写的是乡村的美景。)
  【设计意图】知人论诗、整体关注乃古诗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即将三首古诗和盘托出,在借助课文注释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聚焦古诗同异,这样的设计将同一主题古诗的学习进行有效地整合。
  三、对比品读,体察诗韵
  学习《浪淘沙》和《江南春》
  1.过渡语引入。(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两首古诗,想想这古诗分别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描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
  2.品读《浪淘沙》和《江南春》,想想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
  (预设:《浪淘沙》描写了黄河的来处和去处,使我们看到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江南春》描写江南的美丽风光。)
  3.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预设: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