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oad not taken》诗歌赏析《The road not taken》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哲理抒情诗,作于1915年,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成为美国诗歌中的名篇。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
在诗里,弗罗斯特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两条路在黄的树丛中叉开,一条路蜿蜒地进入丛林榛芜;一条路长满茸茸的绿草。作为过客的诗人在岔路前犹豫、徘徊,因为两条路虽然风格不同,但都美丽、平坦、覆满落叶,以同样的魅力吸引着诗人,等待着踏践,而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路,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那种留下很多旅人足迹的路。
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候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因为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这一次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将“难以再返回”了。这里诗人写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种心理。如果仅仅是两条路的选择,诗人也不需踌躇再三,在这里“路”有更深的含义,它象征着人生的旅途,诗人面临的是人生道路的选择,他难以举足。因为无论这种选择是明智还是糊涂,我们都不能回到原来的岔路重新开始。
人生之路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中,选择了其中一条路,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这里,
诗人并没有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是写未选择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的,人生的道路,结果谁料得到呢?诗人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歌诗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质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The road not taken》借自然之路写人生之路只能选一条,要慎重选择,而且不能回头,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想象。
诗的前三节似乎仅在平直地描写林中的那两条路的不同,但其中却蕴含着极大的比喻意义,第四节诗人笔锋一转,从林中之路跃到描写人生之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结句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诗还注意引起人们的联想,把理性与情感融于一首短诗之中,深化了这首诗的意蕴,给人以丰富的启迪。诗人是通过优美的意境创造和浓郁的抒情表达把哲理隐含其中并传递给读者的。在诗中,诗人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和韵律来表现自己对人生
的思索。这种质朴无华的风格使这首诗如夏夜里清凉柔和的风,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情趣,给人一种沁人心脾之感。
这首诗揭示了人的一个根本问题──选择。弗罗斯特避免直言这两条路代表着什么,对选择的具体内容没有任何暗示,诗人所要阐明的仅仅是选择本身。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在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这个人是弗罗斯特,也是我们。至于选择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写出,诗人的着眼点是选择本身。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这首诗中发现自身的生活体验,理解其中的哲理,因为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引发读者在其中回顾自己的人生之路,从而受到触动而引发深深的思索。这种每个人都有过的复杂的心理体验,被弗罗斯特敏感地捕捉到了,并谱写成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我想这首诗之所以广受欢迎,也正是因为它表现了人类共同的感受。
选择是人生经验中的一个方面,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人生就是由无数次选择组成的。同一时刻同样的机遇,我们只能选择其一。当我们沿着自己选定的道路前行时,常常会对那条未选择的路怀着深深的眷恋,如果走那条路又会怎样?也许更奇伟、瑰丽,也许更平凡、黯淡,不管怎样,我们都无法去实践,它成为一个永远难圆的梦。选择的存在决定了生活中具有现实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当一种选择成为现实,必然伴随着另一种可能,它们无法互换,因为我们不能返回选择的起点。这是人生无法解决、无法摆脱的深层悲剧,所以,作者要发出无奈的“深深叹息”。选择造成无法弥补的差异,幸运与不幸,快乐与悲哀,希望与渺茫,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生。总之,人生之路有许多。
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发现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首诗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抉择,更要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