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教学设计(优秀4篇)
《墨梅》 篇一
    之一
    备课人:钱敏高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 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
    2 制作好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请一学生介绍一下本首诗的作者——王冕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那钱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
    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下面,钱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始
    四、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钱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
    ……
    五、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个小组特别的投入,钱老师要表扬他们。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钱老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
    六、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欢画梅花呢?
    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
    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九、欣赏课外的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电脑出示两首古诗)。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梅》 篇二
    《墨梅》教学设计一
    作者:上虞市实验小学汤金华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08
    《墨梅》教学设计
    设计者:上虞市实验小学汤金华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重点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学生补充注释处的内容)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赞美梅花的古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4.读出平仄变化来。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解释古诗。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朵朵花开淡墨痕”
    花开时那花儿的颜(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既没有
(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可让学生填写。]
    朗读表现花开淡如墨痕的样子。
    “只留清气满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现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朗读表现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淡、气清。
    “不要人夸好颜”
    知道句中的“颜”指梅花的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四、深入体会诗意。
    1.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读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详见附件)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己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表露了自己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五、布置作业:
    默写古诗。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查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墨梅》教案 篇三
    一、教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并体会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四、教法学法
    在教学《墨梅》这首诗时,我准备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在理解古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诗句中重点词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理解整首诗句的意思。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激发诵读的情趣
    1、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地吟出一两句吗?
    2、在刚才同学们吟颂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诗言志,歌咏怀。”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我们来看——
    板书:
    墨梅元王冕
    3、请一位同学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借助课后生字表和工具书朗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出示两首古诗,请学生朗读,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下列词语:洗砚池、乾坤。
    (2)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正确地停顿,体会古诗的音律美。
    3、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和古诗方面的书籍资料自学这首古诗,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注解,标注在书上空白处。
    (2)同桌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古诗句的意思。